1930年10月,杨开慧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在遭受敌人的残酷拷打时,杨开慧毫不动摇,坚定地说出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砍头仅仅是微风吹过而已,死亡是吓不住共产党人的!”敌人曾劝她与毛主席解除婚姻关系,然而杨开慧毫不退缩,勇敢地回应道:“牺牲了小我,成全了大我,除非海枯石烂,否则我绝不与毛泽东解除婚姻关系!”
1930年11月14日,年仅29岁的杨开慧英勇就义,消息传到毛主席耳中时,他感到无比痛心,写信给杨家人说:“开慧之死,百罪莫赎!”杨开慧的牺牲深深刺痛了毛主席的内心,令他一直自责不已。直到1970年,刽子手姚楚忠坦白了当年杨开慧被杀害的真相,毛主席才得以了解当年的真实情况。
回溯到1920年冬天,湖南长沙市,杨开慧与毛主席经过简朴的婚礼后正式结为夫妻。婚后,杨开慧成为了毛主席得力的助手。她不仅细心照顾毛主席的日常生活,还积极协助他抄写革命资料、传递情报。毛主席曾充满深情地对周围人说道:“我的好秘书,写文章又快又好。”
1927年,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使得党与国民党左派的合作彻底破裂,国民党反动派开始疯狂迫害共产党员,中国的革命陷入了最严峻的困境。随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毛主席意识到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枪杆子出政权”和“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革命”以及“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毛主席开始带领红军走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1927年9月,毛主席宣布开始向罗霄山脉进军,准备建立井冈山根据地,这也成为了秋收起义的开端。在出发前,毛主席匆忙地与杨开慧告别,然而,没想到这次离别竟成为了永别。
毛主席到达湘赣边区后,杨开慧带着三个孩子回到了家乡板仓,并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井冈山建立根据地后,毛主席通过暗语给杨开慧寄信。由于国民党封锁消息,杨开慧直到1928年才收到毛主席的信。收到信后,杨开慧感动异常,思念毛主席的她写下诗句:“心怀长郁郁,何日重相逢!”这表达了她深深的思念之情。
随着国民党围剿力度的加大,局势更加复杂。毛主席担心杨开慧的安全,派吴福寿前去打探她的情况。然而,吴福寿误听谣言,回报毛主席称杨开慧已经牺牲。毛主席悲痛欲绝,不禁为此落泪。事实上,杨开慧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成功藏匿了起来,特意散布她被杀的消息是为了保护她。
1930年,毛主席率领红军两度攻入长沙。在此期间,地下党同志曾劝杨开慧去寻找毛主席,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岗位,表示“润之没有给过我指示”。毛主席的行动激怒了湖南省省长何键。1930年8月,红军撤回后,何键开始大规模清洗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并为抓捕杨开慧悬赏重金。尽管革命群众为杨开慧提供了情报,使她躲过了两次追捕,但国民党特务依然未放弃。
最终,国民党特务得知杨开慧的行踪,1930年10月夜晚,60名特务包围了杨家。当时,杨开慧正熟睡,听到外面有鸟叫声时,她起身透过门缝望去,发现院子里已被特务包围。她知道自己无法再逃脱,但冷静应对,没有慌乱。杨开慧迅速焚烧机要文件,并且在特务闯入时镇定地喊道:“滚出去!我要换衣服!”她从容地穿衣并把“遗嘱”手稿藏入墙缝中,随后走出卧室。
在被捕后,杨开慧和她的孩子以及保姆陈玉英被押至长沙的警备司令部,随后转移到陆军监狱。杨开慧的心中虽有对毛主席的思念,但她从未畏惧死亡。在监狱中,她曾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问她为什么加入共产党,杨开慧冷笑后坚定地说:“我没有做犯法的事,真正犯法的是何键!”记者再三劝她悔改,杨开慧毫不动摇,坚定地表示:“我宁死也不会屈服!”她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在监狱中,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及社会各界人士为她写信呼吁释放她,最终南京政府决定暂时“缓刑”。然而,何键为了打击毛主席,采用酷刑折磨杨开慧,企图逼迫她屈服。然而,杨开慧坚定的意志没有被摧毁。她忍受了极其残忍的审讯,皮鞭和木棍轮番折磨她,每次审讯后的她身上都留下了可怕的伤痕。
尽管面临死刑的威胁,杨开慧依然坚定地表示:“砍头仅仅是微风吹过而已,死亡是吓不住共产党人的!”特务们随后提出诱惑,试图说服她与毛主席解除婚姻关系,以换取自由。杨开慧断然拒绝,誓言除非海枯石烂,否则绝不与毛泽东解除婚姻关系。
她在信中写道:“父亲曾说,杨家死了的人,不作俗人的模样。”最终,杨开慧在1930年11月14日英勇就义。临死前,她穿着旗袍和毛衣,站立在寒风中,目送着她的血迹斑斑的尸体被亲人找到并安葬。在墓地,毛主席感受到无比的悲痛和愧疚,甚至写信给杨家,表示自己百罪莫赎。
直到1970年,毛主席才得知杨开慧的真实死因。原来,她在被枪决后并未完全死去,一度被认为已经死亡,直到特务听到孩子的反应才再次行刑。最终,姚楚忠被追究责任,并于1974年被判死刑。
毛主席始终没有忘记杨开慧,他的思念贯穿了一生。1974年,毛主席为杨开慧立碑,并将她的事迹传承给后人。而杨开慧的革命精神和她无畏的爱情,深深影响了无数中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