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欧洲:全球史视角下的危机与抉择

Editor's Note

随着美国单边主义抬头、全球不确定性加剧与地缘政治重构,国际秩序部分陷入混乱。欧洲作为一个经济强大、制度成熟、文化影响深远的重要区域,对于全球权力格局有深远影响。一方面,它以欧盟为核心在参与全球贸易与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面临防务依赖、内部分裂与移民压力等现实困境,在中美博弈中难以抉择。在全球变局的当下,我们更有必要回到历史中,重新理解欧洲的形成、分裂与统一,探究其制度、文化与思想如何塑造了今日世界。

这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孔元老师推荐的欧洲史书单,囊括了14本区域国别视角下的欧洲史著作,涉及全球史与帝国史、资本主义经济史、政治思想史与国际关系史四个主题。这些著作不仅聚焦于欧洲本身,也揭示了历史进程中欧洲与世界的联系,为理解当下欧洲所处的困境与抉择提供了深层思考。

01 帝国史:全球视角下的欧洲国家建构

点击下方链接可查看完整目录

A Velvet Empire: French Informal Imperialism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19 世纪法国精英如何利用软实力追求帝国野心

1815年拿破仑倒台后,法国采取了一种另辟蹊径的政治模式,强调其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力。这部作品便揭示了19世纪法国精英利用“软实力”实现帝国野心的过程,为1880年后法国殖民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复苏提供了新的见解。同时,作为一部聚焦19世纪法国帝国主义的全球史,作者在其中强调了帝国合作机制以及与本土精英合作的关键作用。他认为,这种合作机制将法国的势力从中东扩展到拉丁美,由此开创了现代全球化时代。

作者David Todd,伦敦国王学院世界史高级讲师。

点击下方链接可查看完整目录

They Called It Peace

帝国暴力与全球秩序的永久战争状态

欧洲帝国通过宣称有权单方面使用武力,依赖于无处不在的掠夺、奴役和抢劫,以积聚全球力量。They Called It Peace是一部全景式的历史,Lauren Benton 在从亚洲到美洲的叙述中,展示了从15世纪到20世纪,帝国暴力如何重塑帝国轮廓、重新安排世界秩序,并重新定义战争与和平的本质。脆弱的停战协定非但未能带来持久和平,反而确保了战争的轻易回归,连绵不断的冲突和武装干预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事实上的永久战争状态。Benton 描述了看似有限的战争是如何引发暴行的,从突如其来的大屠杀到长期的剥夺和灭绝运动,并生动地展现了这样一个世界:战争贩子将自己描绘成和平缔造者,而欧洲人将“小规模”暴力视为帝国统治和全球秩序的必要条件。They Called It Peace 为我们揭示了过去的帝国暴力如何使永恒战争和暴行威胁成为国际秩序的普遍特征,并为理解当今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作者 Lauren Benton,耶鲁大学巴顿·比格斯(Barton M. Biggs)历史学教授,因对全球历史做出重大贡献而获得汤因比奖。

点击下方链接可查看完整目录

The Last Muslim Conquest: The Ottoman Empire and Its Wars in Europe

不朽的历史著作,揭示了奥斯曼王朝在早期现代欧洲崛起中的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奥斯曼人一直被视为通过纯粹的军事力量进行征服的暴君,其王朝与欧洲的其他王朝相比处于边缘地位。The Last Muslim Conquest改变了我们对奥斯曼帝国的通常认识,展示了奥斯曼帝国如何在现代早期欧洲的权力斗争中扮演重要角色,以及其国策的务实性和复杂性。作者考察了奥斯曼帝国的军事能力、边境管理、法律和外交表现,为奥斯曼人和他们的欧洲对手之间权力的逐步转移提供了新的视角,并重新构建了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历史。

作者 Gábor Ágoston,乔治敦大学的历史学副教授。

点击下方链接可查看完整目录

The Greek Revolution and the Violent Birth of Nationalism

现代希腊诞生的全球史

本书探讨了1821年南巴尔干地区在奥斯曼帝国边缘爆发的大规模暴力如何催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民族国家。作者 Yanni Kotsonis 描绘了这个由多语言、多宗教、多文化构成的帝国边陲,如何在十年血腥动荡中转变为一个以东正教和希腊语为核心认同的国家。他追踪希腊人的足迹,从黑海地中海,从农民、商人到战士、知识分子,展示他们如何在拿破仑战争中学会动员与作战技巧,并将其用于革命。革命结束时,穆斯林几乎被清除,现代希腊由此诞生。通过整合奥斯曼与欧洲多国档案,本书在19世纪全球帝国历史的大背景中重新构建了现代希腊的诞生。

作者 Yanni Kotsonis,纽约大学历史学教授和约旦俄罗斯高级研究中心的创始人及主任。

点击下方链接可查看完整目录

The Life and Deathof States: Central Europ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Sovereignty

一部关于主权的思想史

横跨欧洲腹地的哈布斯堡帝国拒绝接受所有标准的单一主权理论。1848年的革命引发了数十年的宪政实验,将“国家”这一概念推向了极致。这个错综复杂的多民族政体成为公法和法律哲学的温床,其中孕育的思想至今仍影响着我们对主权国家的理解。The Life and Death of States 追溯了一百多年来动荡不安的主权历史,解释了国际法理论上平等的民族国家制度是如何从王朝帝国的废墟中诞生的。Wheatley 对主权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分析,说明了该地区国家的多次崩溃和岌岌可危的命运如何暴露了法律对连续性的需求与历史的多变性之间的矛盾。

作者 Natasha Wheatley,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02 经济史:西欧资本主义的发源与扩张

点击下方链接可查看完整目录

The Wealth of a Nation: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English Capitalism

法律和和金融制度改革使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现代资本主义于十八世纪在英国兴起,并带来了工业革命,但学者们对其原因一直争论不休。一些人将原因归结为技术变革,而另一些人则归结为新教伦理、自由主义思想和文化变革。本书作者指出,对于新兴的英国经济而言,来自外部的压力与来自内部的演变同样重要。密集的海外军事冲突迫使国家进行重大的财政、行政、法律和政治改革,由此产生的制度变革不仅强化了英国的战争机器,还孕育了工业革命。作者追溯了英国的战争资本主义如何导致其帝国的扩张和奴隶贸易的惊人增长,以及彻底改变英国经济的制度创新如何被世界各国效仿和借鉴。本书揭示了战争等外部因素如何催生了促进金融、银行和投资的制度安排,并为进一步研究英国资本主义的起源和巩固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

作者 Geoffrey M. Hodgson,伦敦拉夫堡大学管理学荣誉教授,《制度经济学期刊》主编。

点击下方链接可查看完整目录

The Laissez-Faire Experiment: Why Britain Embraced and Then Abandoned Small Government, 1800–1914

为何英国的小政府尝试难以应对现代世界的挑战

十九世纪,随着英国在欧洲取得经济和政治优势地位,英国决策者开始大胆尝试建立有限政府。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这种自由放任的政府理念已被抛弃,英国迈出了成为现代福利国家的第一步。本书讲述了英国的自由放任试验,探讨了其原因、如何运作,以及为什么最终被更干预主义的治理形式替代。作者将现代经济理论与丰富的历史证据相结合,追溯了在各项政府职能中干预的缓慢扩张,以了解英国为何及如何放弃了自由放任主义。这并不是因为英国领导人(如一些人所言)对小政府失去了信心,也不是因为工人阶级政治权力的日益增长。相反,英国放弃小政府的举措,是深信自由放任主义的政策制定者对工业革命所释放的经济力量做出的务实的、针对性的反应。

作者 W. Walker Hanlon,西北大学经济史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点击下方链接可查看完整目录

Pioneers of Capitalism: The Netherlands 1000–1800

中世纪荷兰社会如何为现代资本主义奠定基础

荷兰是中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先驱之一,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经济长期增长,催生了蔚为壮观的荷兰黄金时代。在新书 Pioneers of Capitalism中,Maarten Prak 和 Jan Luiten vanZanden 回顾了荷兰的城市、企业、工会等组织如何在国家介入前承担着保护市场贸易的角色。本书注重阐释荷兰从一个中世纪欧洲“小地区”转变为资本主义强国的制度性因素,并提供了有关资本主义早期历史的全景式叙述。

作者 Maarten Prak,乌得勒支大学社会和经济史教授;Jan Luiten van Zanden,乌得勒支大学全球经济史教授。

点击下方链接可查看完整目录

Waterloo Sunrise: London from the Sixties to Thatcher

20世纪60到70年代如何永远改变了伦敦的历史

1964年成立于伦敦北区的 The Kinks 乐团在其歌曲 “Waterloo Sunset” 中唱着黄昏笼罩下的伦敦街景:浑浊的老河流入黑夜,行人行色匆匆,疾驰出租车的车灯让人目眩。在这本与这首歌名称相似的书籍中,作者 John Davis 将读者带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伦敦。这座城市在当时经历着巨变:从战争的余烬中逐渐疗愈,但又逐渐与乐观主义分道扬镳,经受着去工业化、内城空心化与种族摩擦的阵痛。

Davis 描绘了一幅关于英国首都的丰富历史街景与众生相:衣着时尚的人们涌现街头、高端服饰盛行一时、外出就餐成为新风尚;出租车和游览巴士带着从世界各地而来的游客穿梭在这座变化的城市中;而在那些难以察觉的角落,亚文化也在肆意生长。而这段蓬勃及稍显混乱的城市发展历史,反映了多数人富裕和少数人贫困之间潜在的紧张关系,是80年代撒切尔时代来临前的一段不可忽略的前传。

作者 John Davis,牛津大学女王学院现代历史和政治学的名誉研究员。

03 思想史:当代欧洲政治思潮

点击下方链接可查看完整目录

Democracy Erodes from the Top: Leaders, Citizens, and the Challengeof Populism in Europe

颠覆“民粹主义导致民主退化”的主流观点,指出政治精英操纵对民主的威胁

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支持率明显激增,这引发了人们对自由民主的普遍担忧。本书揭示了真正的危机并非源于日益民粹化的公众,而是源于那些利用或错置了民主脆弱性的政治领导人。在这本极具辩才的书中,Larry Bartels 揭穿了当代欧洲舆论中认为民粹主义浪潮泛滥成灾的神话。虽然民粹主义情绪一直存在,但欧洲人对政治家和议会的信任度、对欧洲一体化的热情、对民主运作的满意度都不比二十年前低。欧洲最令人警醒的民主倒退——匈牙利波兰——的发生并不是因为选民想要威权主义,而是因为传统保守政党一旦当选,就会抓住机会巩固自己的权力。

作者 Larry M. Bartels,范德堡大学政治学和法学特聘教授,也是公共政策和社会科学 May Werthan Shayne 讲座教授。他的著作包括《不平等的民主》和《现实主义者眼中的民主》(均为PUP出版)。

点击下方链接可查看完整目录

The Individualists: Radicals, Reactionaries, and the Struggle for the Soul of Libertarianism

自由主义如何从激进的无政府主义转变为保守的现状捍卫者

本书追溯了自由主义的历史,从它1850年代作为一种激进进步意识形态的起源到它今天遭遇的身份危机。作者通过六个定义性的主题——私有财产、怀疑权威、自由市场、个人主义、自发秩序和个人自由——考察了自由主义的演变。这场运动自创立以来一直为穷人和边缘群体而战,但其关于平等自由的言论却经常被扭曲以服务于富人和权贵的利益。

作者 Matt Zwolinski,圣迭戈大学哲学教授,伦理、经济和公告政策中心主任。John Tomasi,纽约异端学院(HxA)院长。

04 国际关系史:欧洲一体化与全球秩序

点击下方链接可查看完整目录

Europe without Borders: A History

自由流动或新殖民主义?充满争议的申根创建过程

欧洲是一个国家之间可以自由流动的地方——但果真如此吗?申根区成立于 1985 年,如今已覆盖 29 个欧洲国家,允许人员、货物和资本不受限制地跨境流动。申根改变了欧洲生活,但始终将非欧洲人排除在自由流动之外,尤其是来自申根国前殖民地的有色人种移民。

Europe without Borders一书中,作者 Isaac Stanley-Becker 探讨了充满争议的申根自由流动政策的创建过程。记录申根区成立的档案被长期封锁,而 Stanley-Becker 是首批接触到相关条约缔结记录的学者之一。Stanley-Becker 认为,申根协议为市场模式赋予了人文主义色彩,但在其尝试将跨边界人员流动和自由市场原则结合的过程中,自由流动的远景受到对于外来移民担忧的限制。与此同时,这些移民——无证移民——只将无边界欧洲的承诺视为一份新的殖民主义事业。

作者 Isaac Stanley-Becker ,罗德学者,牛津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华盛顿日报》调查记者。

点击下方链接可查看完整目录

Embattled Europe: A Progressive Alternative

反驳欧盟衰落论的新视角

Embattled Europe一书中,著名欧洲历史学家 Konrad Jarausch 以基于事实且振聋发聩的声音为欧洲大陆辩护,对其 1989 年后的历史时期进行了全新的阐述,从而驳斥了普遍存在的欧洲过时的悲观论调。本书通过引人入胜的叙述和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述了欧盟如何成为民主治理和经济平衡增长的典范,如何在适应时代变化的同时保留其价值观念。书中描绘了欧盟在环境、社会福利、移民和全球竞争力方面所作出的令人钦佩的行动,并还着重介绍了被世人所低估的欧盟成功案例——丹麦向绿色经济的转型、瑞典对其福利国家的重组以及波兰的经济奇迹。

作者 Konrad H. Jarausch,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欧洲文明的Lurcy教授。

点击下方链接可查看完整目录

Post-Imperial Possibilities: Eurasia, Eurafrica, Afroasia

跨洲政治项目能克服帝国主义遗留的不平等吗

帝国解体后,民族国家是否是在政治、文化和经济上团结人民的唯一途径?在Post-Imperial Possibilities 一书中,历史学家 Jane Burbank 和 Frederick Cooper 研究了三个大规模的跨洲项目,即欧亚(Eurasia)、欧非(Eurafrica)和非亚(Afroasia)构想。这些项目旨在将不同地区的人民团结在一起,以减轻帝国遗留下来的不平等,在理论上提供了走出帝国时代的可能性。虽然号称主权国家的体系以及大型经济和政治机构的集中力量继续阻碍着福利和权力平等的实现,但两位作者对政治想象力的研究探索了后帝国时代更为广泛的社会归属和义务概念,以及它们为何有不同的命运。

作者Jane Burbank 是纽约大学历史学和俄罗斯与斯拉夫研究名誉教授,Frederick Cooper 是纽约大学历史学名誉教授。

编译:陈俊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抢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