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关张三兄弟众所周知,他们的命运最终都与孙权脱不了干系,或是直接,或是间接地落于孙权之手。
公元220年,关羽在襄樊之战中遭遇了他的劲敌,徐晃的援军与曹仁驻守樊城的军队联合进攻,令他倍感压力。关羽随后得知孙权在其大后方发动了突袭,荆州这一要地已经沦陷,这让他陷入绝境。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从襄阳和樊城撤退向南。在撤退的途中,关羽急忙派遣使者前往江陵等地,想要探听那里的情况是否也被孙权控制。而孙权手下的猛将吕蒙得知关羽的使者抵达江陵后,热情款待对方,为使者展示江陵的现状。虽然江陵已经落入东吴之手,但吕蒙并没有施以屠杀,反而安抚百姓,照顾生病的民众,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在关羽士兵面前展示出东吴并非虎狼之国。使者归来后,听闻亲属安好,士气大减,士兵们变得心神不宁,最终在行军途中纷纷逃散,原本数万人马的关羽,最后只剩下寥寥数百,岌岌可危。最终,吴军如狼似虎,逼近关羽,直至他在麦城被围,最终在临沮被吴军斩杀。
公元221年,刘备决定讨伐东吴,派张飞作为先锋,率领大军从阆中出发前往江州。然而在出发之前,张飞因两名手下将领张达和范强的不当行为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体罚。心中积怨的二人趁着张飞熟睡之际,悄然实施了阴险的计划,割下他的头颅,投靠了孙权,并将张飞的头颅献给了对方,以此来图谋自己的前程。
公元223年,刘备出征东吴,却遭遇惨败,军队损失惨重,众多将领如冯习、张南、傅肜、程畿等在战斗中全数陨落,令新建立的蜀汉政权摇摇欲坠。刘备因这场败仗情绪低落,健康急剧恶化,最终在白帝城去世。
临终前,刘备将蜀汉的未来托付给了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自223年至228年,专注于蜀汉的内部建设,平定南蛮地区,这一时期才使蜀汉在名义上实现真正的统一。伴随蜀汉政权逐渐稳定,诸葛亮也计划发动对曹魏的讨伐。
然而,有人不禁会疑惑,东吴对蜀汉所造成的重大伤害,以及刘关张三兄弟的悲惨下场,难道诸葛亮为何不选择伐吴,而是北伐曹魏呢?其实,这与三国鼎立的格局息息相关。表面上看似三国实力相当,实际上实力悬殊较大。三国之中共划分了十三州,曹魏单独占据了九州,而东吴仅掌控了三州,蜀汉则所剩无几,仅占一州。
蜀汉相对弱小,不论是东吴还是蜀汉,要想继续存活下去,就必须联合起来,才能对抗曹魏的威胁。如果东吴和蜀汉再度交战,受益者无疑是曹魏。因此,在夷陵之战后,孙权和刘备都意识到再战的后果,双方达成了和解。诸葛亮一直以来主张孙刘联合,因此在蜀汉政权稳固之后,选择继续与东吴保持盟友关系,而唯一能够出征的对象便是曹魏。
此外,诸葛亮亦有着完成刘备遗愿的强烈愿望。刘备一生追求的理想是复兴汉室,而曹魏虽表面上辅佐汉献帝,实则是汉贼。因此,刘备和曹魏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