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长子李琮,因一只猴子无缘太子之位,最终保住了性命

开创了唐朝辉煌时代的唐玄宗李隆基,在其开元三年间,正式册立了他次子李瑛为皇太子。虽然唐玄宗有一位长子李琮,但李琮并没有做出什么过错,也并非愚笨之辈。那么,唐玄宗为何选择舍弃长子,而将皇位传给次子李瑛呢?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谜题。

李瑛,生于平凡,母亲是出自普通背景的赵丽妃,此前只是一名潞州的歌舞伎。由于她恰好才艺出众,得以被李隆基纳入后宫,成为他的侧室。唐玄宗登基之后,李瑛虽然被立为太子,但是随着武惠妃的宠爱愈演愈烈,李瑛的母亲渐渐失去了宠幸,李瑛的太子地位也因此岌岌可危。武惠妃多次暗中对李瑛施加陷害,意图将自己的儿子李瑁推上太子的位置。幸而时任宰相张九龄对李瑛极力支持,使他几次逃脱了武惠妃的阴谋。不久后,张九龄被罢相,李林甫代替他成为宰相,李瑛失去了这一重要的政治支持。最终,武惠妃以谋反的罪名诬陷李瑛,导致太子以及他的两个兄弟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在短短一日内被唐玄宗处死,命运可谓悲惨至极。

然而,皇长子李琮却与太子之位擦肩而过,远离了宫廷争斗,成为一位悠闲的王爷,享受着荣华财富,最终得以善终。那么,对于皇长子李琮来说,这一切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唐玄宗为何不选择李琮来继承王位呢?

关于李琮的历史记载极为有限,史书中仅提及他在官职上的几次调整,比如在景云元年被封为许昌郡王,开元四年任遥领安西大都护,并在开元十五年被改封为庆王,开元二十一年时被任命为太子太师等。但李琮的详细生平事迹鲜有记载,更没有对唐玄宗为何未立其为太子的原因进行阐述。但从唐玄宗与宰相李林甫的一段对话中,我们或许能够找到些微线索。

就在太子李瑛遭受冤屈、无辜死去后,武惠妃日夜惶恐,最终因精神抑郁而离世。李隆基的第三子李亨随即被立为太子。但是因为李亨并非李林甫所支持,由此李林甫便劝说唐玄宗考虑立皇长子李琮为太子。对此,唐玄宗表现出了一丝犹豫,他对李林甫道:“李琮年轻时在苑中打猎时,被野猿抓伤了面部,容貌因此大大受损。”因此,最终他并没有改立。相关对话在《新旧唐书李林甫传》中有所记载。也正是因为这一伤疤,唐玄宗认为李琮的形象大为受损,难以胜任帝位,因而选择了次子李瑛作为太子。

李琮虽然未能成为太子,但却因这一变故而得以善终。如果不是因被猴子抓伤而容貌受损,李瑛的命运又何尝不会成为李琮的影子呢?这也让人不禁感慨,命运的波动常常取决于些微之事,有时转瞬间的选择便决定了历史的进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