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渐渐感觉到身体的虚弱,每一天都显得更加无力。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急迫而无奈,于是决定将诸葛亮从成都召到永安,以便于完成他对后嗣的托孤之事。当时,刘备给了诸葛亮极大的权限,明确表示如果自己的儿子刘禅未能具备足够的帝王之才,诸葛亮便可以代替他。除了托孤,刘备还对马谡提出了警告,他认为马谡口才华丽,但实则无能,应该对马谡多加观察,不可轻易予以重任。然而,遗憾的是,诸葛亮并未对刘备临终时的嘱托充分重视,刘备去世后依然重用马谡,导致蜀汉首次北伐时,街亭的失守,蜀军付出惨重代价,无功而返。
刘备的眼光独到,能够准确识别马谡的才能,而蜀汉的开国大臣们大多卓越非凡,因此不少人认为刘备具有强大的识人能力。然而,看似眼光独到的刘备,其实也曾遭遇挫折。早在他担任徐州时,徐州牧陶谦因病重将徐州托付给刘备,以确保自己子嗣的安全,然而刘备占据徐州不久,就被心中认为忠诚的吕布所夺取。后来,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他派遣糜芳前往荆州帮助关羽,但在关羽攻打樊城之际,糜芳的投降导致关羽最终惨遭失败并身死,显示出刘备在某些方面也曾选择错误。那么,刘备的识人能力究竟如何呢?
从严格的角度来看,刘备的识人能力显得相对一般,但他对待人才的态度简单却高效:重用那些能获得实绩的人和那些性情豪爽、入得他法眼的人。如果一个人不被刘备所欣赏,即使他才华横溢,刘备亦不会使用。正因如此,刘备在长坂坡时便一眼认定赵云绝不会背叛他,同时确认从隆中跟随出山的诸葛亮不会废除刘禅而自立,即使法正有些耿耿于怀,刘备也对此心存宽容,因对他毫无猜忌,少有错杀之事。
刘备一生中最具慧眼的时刻,莫过于与曹操在青梅煮酒之际论英雄。那时候,曹操对刘备极为重视,两人形影不离,坐一桌共进餐。然而,曹操一句“天下英雄就你和我”之后,刘备却敏锐地察觉到曹操心中暗潮涌动,决意修整,因此借讨伐袁术之名匆匆而逃。刘备之所以认为曹操会对他施以杀戮,其实是看出了曹操心胸狭隘,不足以容忍他这样的存在。
综合来看,虽然刘备的识人能力显得一般,但他务实而能规避险境的智慧,正是后人所称道的“高祖之风”,无疑展现了他独特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