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中,谁混的最差?

说起八路军,很多人脑子里蹦出来的都是英雄事迹、抗日传奇,可在这群人里头,总有那么几个命运让人唏嘘的家伙。115师参谋长周昆,这哥们儿曾经也是革命队伍里响当当的人物,可到了1938年,他却带着钱跑路了,从此没了音讯。八路军里混得最差的,非他莫属。

周昆,1902年出生在湖南平江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小时候家里遭了难,母亲早逝,父亲养不活他,就把他过继给同族的周用斌。周用斌日子稍微好点,愿意花钱供他读书。周昆先在私塾念了几年书,学的都是《三字经》《百家姓》那套老玩意儿。后来进了平江县立师范学校,接触到数学、物理这些新东西,眼界一下子开阔了。那年头,国家乱得不行,军阀割据,列强欺负上门,学校里学生们老聚一块儿聊救国的事,周昆听着听着就热血沸腾了。

1926年,北伐军打到湖南,周昆坐不住了,跑去参加平江农会,帮着农民抗租抗税,干得挺起劲。1927年,秋收起义爆发,他直接投身红军,当了个小排长。起义那会儿,他还差点把丢了证件的毛泽东给扣了,幸好毛没生气,还夸他警觉性高。这事儿让他在队伍里有了点名气。起义没成,他跟着部队上了井冈山,开始打游击。那几年,他在山沟里混迹,带着队伍跟地主武装干仗,慢慢从排长升到连长。

1928年,他当上红四军第三十一团三营七连连长,参加了黄洋界保卫战,打得不错。1929年,他升到红四军第二纵队第五支队副支队长,次年当上支队长,带着队伍在赣南闽西到处跑,攻吉安、打赣州,攒了不少实战经验。

1930年,他升任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师长,带着部队打第一次长沙战役,虽然没拿下城,但也让敌人吃了个大亏。1931年,他当上红四军军长,带队打了龙漳战役和宜黄战役,干得挺漂亮。1933年,他升到红一军团第三师师长,参加了黄陂战役,帮着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里站稳了脚跟。

1934年,红军要长征,周昆先被调去当红军大学代理校长,给干部们上课讲战术。后来红八军团成立,他当了军团长兼第二十一师师长,带着队伍翻雪山过草地,硬是走完了长征。到了陕北,他干过红军学校校长,还当过抗日红军大学校务部部长,培养了不少人。

抗战一打响,红军改编成八路军,他被任命为115师参谋长,跟着林彪干。115师是八路军的主力,1.5万多人,装备也不错。1937年平型关大捷,他参与了计划制定,帮着部队把日军打得七零八落。后来又跟着林彪在晋东北转战,配合忻口会战太原失陷后还去了吕梁山开辟根据地。这履历,搁谁身上都算得上光鲜。

周昆本来前途一片光明,可到了1938年,事情就变味了。那年年初,国民政府在武汉开会,叫全国师以上的参谋长去总结抗战经验。八路军这边派了叶剑英、彭雪枫、边章五和周昆去。武汉那时候还是个大城市,国民党将领住着洋房,开着汽车,吃喝玩乐样样不缺。八路军这边呢?穿的军装破破烂烂,吃的是粗粮,周昆看了,心里估计不是滋味。开完会,他还得回山西前线干活,路上顺道去临汾领115师的6万元军饷。

这6万元可不是小数目,那年头法币还值点钱,能买不少枪支弹药。临汾是第二战区的地盘,周昆到了那儿,从财务处把钱领了,装在帆布包里。他让警卫员先把包送回师部,自己却没跟着回去。警卫员到了115师驻地,把包交给作战科长王秉璋,打开一看,里头就剩3万元,外加一封信。信上写得清楚:“共领6万,我带走3万,余下3万交回。”这下全师炸了锅,林彪赶紧上报总部,大家伙儿都懵了——这老革命咋干出这事儿了?

八路军马上派人去找,从临汾街头查到周边村子,甚至跑到火车站问,可一点线索都没捞着。周昆就这么凭空消失了,带着3万元跑得无影无踪。这事儿在八路军里可是个大丑闻,115师的士气多少受了点影响,林彪还得赶紧调整部署,找人顶上参谋长的位置。总部查了半天,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周昆的下落成了个大谜团。

为啥他会干这事儿?有人猜他是看不惯八路军的苦日子。那时候八路军条件确实差,战士们吃不上肉,穿不上新衣服,军官也没啥特殊待遇。武汉那趟会,让他见识了国民党那边的生活,反差太大,心里估计不平衡了。还有人说,他可能是对革命没信心了,毕竟抗战打得艰难,日军势头正猛,八路军这边又缺粮少弹,压力山大。不管啥原因,他这一跑,算是把自己前半生的功绩全毁了。

周昆跑了之后,八路军没闲着,派人到处找,临汾附近翻了个遍,连河南、山西交界的地儿都查了,甚至联系他湖南老家问问有没有消息,可啥也没找到。115师这边损失了3万元,够装备一个团的,可战事紧急,也没空老惦记这事儿。新参谋长上任,部队继续往前打,周昆的名字慢慢就淡出大家的视线了。

他到底去哪儿了?猜法不少。有人说他投了国民党,那时候国共合作虽然还在,但底下摩擦不断,国民党那边待遇好,说不定他动了心。可国民党从没提过这号人,他们的军籍档案里也没周昆的名字,这说法不太靠谱。还有人猜他拿着3万元跑国外去了,隐姓埋名过好日子。但那年头战乱,出国没那么容易,3万元听着多,真要花也撑不了多久,这可能性也不大。最靠谱的猜法是他在路上出了意外。1938年的山西,土匪多得跟蚂蚁似的,一个人带着巨款走,目标太明显,没准就被谁盯上干掉了。可惜没证据,这也只是推测。

不管咋说,周昆这一跑,算是彻底把自己踢出了革命队伍。跟他一块儿干的那些人,林彪后来当了元帅,聂荣臻搞出了晋察冀根据地,罗荣桓在山东混得风生水起,周昆却落得个没人知道的下场。要是他没跑,以他的资历,抗战胜利后怎么也能混个不错的职位,说不定1955年还能弄个上将当当。可惜啊,人这一念之差,啥都变了。

他的失踪对八路军影响不算太大,毕竟队伍里人才多,115师很快缓过来了。但这事儿多少让人觉得惋惜,一个打了十几年仗的老兵,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走了。跟那些战死沙场或者功成名就的比起来,周昆的结局真是惨淡得不行。八路军里混得最差的,估计没谁比他更合适了。

周昆这事儿,搁在八路军的历史里挺扎眼的。抗战那会儿,大家日子都苦,可大部分人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他咋就没扛住呢?可能是见识了武汉的繁华,心态崩了,也可能是打了多年仗,累了,对未来没啥盼头了。那时候的社会环境也乱,革命不是人人都能坚持到底的,有人半路掉队也不奇怪。

这事儿给后人留了个教训。革命这东西,说起来热血,干起来真不容易。缺吃少穿不说,还得随时准备丢命,能坚持下来的人,都得有股子硬气。周昆没这股硬气,一时糊涂,毁了自己,也让战友们寒了心。他的选择,跟那些死守信念的比起来,差距不是一点半点。八路军里,像他这样半路跑了的还真不多,多数人宁可死也不退,周昆算是个另类。

他的失踪还让人想到,革命不是一个人的事儿,是大家伙儿一块儿扛起来的。周昆跑了,队伍照样往前走,林彪、聂荣臻他们没因为这事儿停下脚步。这说明啥?个人再牛,也离不开集体。他这一跑,不仅把自己搭进去了,也没给队伍带来啥致命打击,反倒显得他自己更可悲。

周昆这人,咋说呢?前半生轰轰烈烈,后半生却稀里糊涂。带着3万元跑路,到底是咋想的?他后来的日子是啥样?没人知道。这事儿搁在八路军的历史里,就像个没解开的疙瘩,让人好奇又有点唏嘘。你觉得他跑哪儿去了?是真投了谁,还是路上就没了?有啥想法,欢迎底下聊聊,大家一块儿猜猜这历史谜团背后藏着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抢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