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夏天,八路军总部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对日作战会议,晋察冀军区的司令员聂荣臻、新四军五师的师长兼政委李先念等高级将领均参加了这次会议。当天晚上,聂荣臻正坐在房间内阅读会议记录,李先念敲门而入。聂荣臻见到老朋友,脸上露出笑容,立刻邀请他坐下,聊起了各自的工作。
谈话自然离不开抗日战斗的内容,两人交流了在抗日战斗中的经验,讨论了前线官兵在作战中逐渐积累的优势。聂荣臻对李先念能迅速组织起一支队伍表示由衷的钦佩和赞赏。李先念则趁机提出了一个话题,他坦言,随着部队的发展迅速壮大,随之而来的问题和困难也越来越多,部队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确面临着很多挑战。而此次,他来找聂荣臻,也是因为部队发展的过快,产生了新的困扰,急需帮助。
聂荣臻听后笑着回应,说自从李先念进入中原地区后,已经成为一方诸侯,几乎没有什么困难还需要向他求助。李先念不甘心,继续追问道:“司令,我听说郑维山现在在你这里当教导团团长兼政委,是吗?”聂荣臻点头示意,李先念随即说:“郑维山可是一个极为优秀的指挥员,为什么把他放在教导团这样的位置呢?这样是不是有些屈才了?”聂荣臻笑了笑,回应道:“你可能还不了解我这个教导团,它平时在战斗中是主力部队,在没有战斗的时候,主要任务是培养干部,是我军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团。”
李先念听后终于明白了教导团的重要性,并准备继续交流,然而聂荣臻突然打断了他。“我知道你来找我是什么事了,难道是想调走郑维山?”聂荣臻直接开门见山,李先念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他笑了笑,然后小心地表示:“司令,正是为了这个问题,我来向您求援的。您知道,我那边确实急需一位出色的指挥员,郑维山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不知道能否将他调过来。”
然而,聂荣臻的态度出乎李先念的预料,他没有给出任何商量的余地,直接回应道:“不行,找我办什么事我都可以支持,但调郑维山这件事,我不能答应。”李先念听后有些愣住了,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讲述自己面临的困难,特别是在指挥员紧缺的问题上,仍然希望聂荣臻能体谅并将郑维山调给他。
但是,无论李先念如何劝说,聂荣臻都没有丝毫松口的意思,最后,李先念忍不住有些急躁,大声说道:“司令,你以前可从不小气,怎么现在这么决绝了?”聂荣臻脸色一沉,严肃地回答:“郑维山是个难得的打仗人才,我也很需要这样的人。你缺人,我也缺人,咱们都不能光考虑自己。”
李先念见聂荣臻态度坚决,再三劝说无果后,只能带着些许失落离开。事实上,无论是李先念还是聂荣臻,他们都是十分重视人才的人。郑维山曾是李先念的老部下,两人在长时间的共同作战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李先念对郑维山的战斗能力十分了解,知道他是个非常能打的将领。正因如此,李先念才会在面临困难时,想到郑维山,并希望他能协助。
同样,聂荣臻对于郑维山的能力也是十分欣赏的。在西路军战败后,郑维山曾到延安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并被分配到晋察冀军政干校担任军事教员。由于郑维山授课生动,深受学员欢迎,聂荣臻也开始注意到他。后来,校长孙毅和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唐延杰纷纷推荐郑维山,聂荣臻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因此决定将其逐步提拔。郑维山先后担任过团政委、团长,甚至在行唐前线指挥部担任总指挥,指挥了许多关键的战斗,成为聂荣臻信任和倚重的军事指挥员。
因此,聂荣臻拒绝李先念的请求,实则出于对郑维山的高度评价与珍视,也可以理解为何他会如此坚持不将郑维山调走。
到了1947年6月,随着中原局的成立,李先念再次急需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于是他再次向中央报请调动郑维山。郑维山确实也有意回到李先念的手下,于是开始办理调动手续。可是聂荣臻知道后,做出了更加果断的反应,他不仅向中央请示,还特别提出了朱老总对郑维山的工作安排,希望他能继续留在晋察冀。经过一番努力,朱老总也觉得郑维山留在晋察冀更为合适,于是决定劝说郑维山留任。最终,郑维山决定留下,并未去找李先念,而聂荣臻为了保证他留在晋察冀,便亲自任命他为第三纵队的司令员。
从这一系列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聂荣臻对人才的重视,也能感受到郑维山能够在两位如此重视他的老首长手下工作,实在是一种幸运。这不仅仅是因为郑维山的出色能力,还因为他得到了如此珍贵的支持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