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护送首长,保密工作很好,却被日军知晓,是谁泄的密?

作者:武装东旭

“你们都出去,我跟杨连长谈一件重要的事。”

1942年12月28日,冀鲁豫军区第四分区参谋长胡乃超在让警卫员退出后,关上了门,低声对齐河县大队一连长杨升堂说道:

“杨连长,军区决定让你去接一个人到冀鲁边军区。这人身份特殊,必须严格保密。”

杨升堂略感困惑,问道:“能告诉我他的身份吗?”

胡乃超回应道:“为了保密,暂时不能告诉你,见面后你也许会认出他。”然后他接着说,“为了确保任务顺利完成,齐禹县大队副政委张治安同志会和你同行,军事上听你的指挥,但政治上他说了算。”

杨升堂来自山东德州,年仅19岁,但已积累了四年丰富的军事经验。尽管如此,护送一个人,尤其是如此神秘的任务,对于他来说还是头一回。

此时,杨升堂既感到好奇又充满激动。他深知这个任务的重要性,也非常守纪律,直到出发前一刻,战士们仍然不清楚具体任务的内容。

尽管如此,仍然有人泄露了任务的消息。对于这一点,军区领导和杨升堂都毫不知情,护送任务照常进行。

杨升堂告诉战士们,准备去执行一项任务,战士们也没有多问,纷纷整装出发。顶着刺骨的寒风,他们依托微弱的月光,来到了齐河县刘桥镇的刘桥村。

月光映照下,杨升堂依照参谋长的指示,敲响了堡垒户老李家的大门。不久,走出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子,身后还跟着两个小伙子(其中一位其实是女兵)。杨升堂心里一动,暗自认为这位身形高大的男子就是要护送的客人,而后面两位则是警卫员。

正当杨升堂在心中推测时,身后的小伙子问道:“三姨父身体怎么样?”这是双方约定的暗号,杨升堂毫不犹豫地回答:“取了三天药,只吃了两顿,不知道效果。”

接着,双方谁也没有多言,只是简短地握了握手,心领神会,随即启程。

一路上,杨升堂并未问什么,那位神秘男子也没有开口,他的帽檐压得很低,面容几乎无法看清。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行军,他们终于悄无声息地到达了齐河县的大李村,住进了一个地主家里。

这位地主虽然身为富人,但一直与八路军保持友好关系。杨升堂看了看手表,发现时间已是凌晨3点多。

由于连日来的行军,大家都感到非常疲惫,纷纷躺下,很快进入了梦乡。杨升堂和护送的首长住在东厢房。对方和警卫员也很快入睡,鼾声此起彼伏。唯独杨升堂辗转难眠,他心中不断琢磨着,这次护送的究竟是什么人,身份如此神秘。

尽管村子周围已安排了哨兵,进村时一切也都显得平静无异,但杨升堂仍旧感到不安。他不由得伸手摸了摸腰间的盒子炮,保持高度警觉。就在这时,他的右眼皮不由自主地跳动,警觉感顿时加强。

凌晨4点多,突然一声刺耳的枪响打破了夜的宁静,是哨兵发出的报警信号。

“不好,首长,有情况!”杨升堂猛然一惊,立刻喊醒了正在熟睡的首长。然而,他们冲出房间时,却发现哨兵的枪声只是响了一下,然后便停了下来。

他们一时疑惑,是否是哨兵的枪支走火了?但随后他们迟疑了片刻,心里难免感到不安。

此时,杨升堂想道:村子四周很安静,连狗都没叫,怎么可能有敌人?然而,敌人早已狡猾地布置了陷阱,命令哨兵开枪却不作声援,哨兵也迅速被日军的刺刀捅倒,陷入了沉默。

这片刻的迟疑错失了最佳的反应机会,敌人迅速从四面八方包围了村子。不久,枪声从四周传来,敌人显然已经将村子围困得水泄不通。

这时,杨升堂立刻做出了决定:将连队分为两组,一组30人由副连长带领,趁敌人包围尚未完全合拢,带着首长向村西突围;另一组,由杨升堂亲自指挥,负责在房顶上掩护。

杨升堂心知肚明,保护首长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任务。此时,首长突然说话了:“杨连长,我们一起战斗。”

杨升堂顿时觉得声音有些耳熟,虽然对方说的是江西方言,但一时又无法想起在哪听过。没有多想,他迅速和警卫员一起,帮助首长迅速撤离。

天色尚未破晓,敌人因未能完全摸清情况,暂时没有发动全面进攻。但等到天亮时,敌人开始了更猛烈的进攻。

中午过后,敌人的攻势更加猛烈,枪声越来越密集。

张治安副政委,原是小学教员,曾从事政工工作,他在战斗中显得异常冷静。拿起望远镜,趴在屋顶冷静观察,忽然,他大声指示战士们停止开火。这一决定让周围的战士们有些迷茫,杨升堂也困惑不解,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

此时,杨升堂心里暗想:敌人半夜三更就能准确找到我们的藏身之处,必定是有人泄密。我得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如果有投敌倾向,我绝不手软。

然而,张治安看出了敌人的布置。原来,日军从东面进攻,而伪军从北、南、西三面包围。他灵机一动,决定通过瓦解伪军的士气,改变战局。他让战士们停火,然后用双手做成喇叭状,大声喊道:“兄弟们,鬼子让你们当炮灰,你们家里谁没有父母、妻子?”

张治安自1938年便活跃在齐河大队,他与伪军早有接触,因此这一喊,立刻在伪军中引起了不小的动摇。很多伪军开始不满,认为自己死无价值,但仍受日军督战,进退两难。

接着,张治安再次喊道:“向天开枪!”伪军受此启发,将枪口抬高,开始朝天开火。

这时,仍有一小队伪军队长死心塌地为日本人卖命,大声喊道:“打死八路军有赏!”杨升堂立即下令集中火力打击这位队长,不久之后,该伪军队长被击毙。

随着时间推移,敌人开始怀疑,他们怎么攻不破村子?于是,日军开始主动冲锋,战斗愈发激烈。

经过数小时的激战,我方弹药渐告匮乏,敌人逐渐逼近。最终,日军冲入了院子里,进入了短兵相接的阶段。杨升堂立即喊道:“上刺刀!”随即带着战士们从房顶跳下,迎接日军的冲锋。

激烈的近战让整个村子充满了杀喊声、刺刀撞击声和战士们的惨叫声,令人不寒而栗。

尽管战士们表现得无畏,但人数差距巨大,到了黄昏,80多名战士只剩下不到一半,其余大多数牺牲或受重伤。就在这时,意外的枪声从敌人背后传来,日军顿时感到恐慌,误以为八路军援兵到来,纷纷开始撤退。

杨升堂和副政委张治安趁机带领20多名战士成功突围,沿着薄冰穿过齐河,逃脱了敌人的围捕。

此时,日军仍然无法理解,明明人数占优,为什么会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