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一期名人辈出,成就最高的是元帅,5人被评为共和国军事家

1924年,黄埔军校的诞生与辉煌

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与中共的协助下,创办了黄埔军校,这所学校为中国近现代历史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黄埔军校的成立不仅是中国军事教育的重要一步,也为中国未来的国共两军培养了无数英才。每期黄埔的毕业生,几乎都能在新中国的建国过程中占据一席之地,而其中,第一期的成就尤为卓著。第一期的学生中有元帅、有大将,共有五位被定为新中国的军事家,足见其在中国军事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布衣元帅”徐向前的传奇

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招生十分严格,经过了初试、复试和终试的层层筛选。每一关的淘汰率都极高,尤其是在广州的终试,三分之二的人都被淘汰,能够被录取的学生,非同凡响。徐向前在听说黄埔开设招生时,和五位山西老乡一起报考了。他曾是小学教师,语文和政治成绩较好,但数学几乎空白,因此自己认为入选的机会不大。然而,揭榜时,他的名字赫然在列,背后离不开孙中山的特别关注。孙中山知道北伐战争迫在眉睫,尤其是北方考生较少,因此希望能对北方的考生有所照顾,以便能快速展开北方的革命。

徐向前虽然幸运地成为了黄埔第一期的学员,但最初并不引人注目。他在校时性格内向,从不与任何人勾结,无论是谁想笼络他,他总是显得非常冷漠;在东征北伐期间,他的战绩也并不突出,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广州起义时,他也是勉强赶上,担任了工人赤卫队第六联队队长。即使后来在海陆丰的游击战中担任过红四师师长,大多数人依然记得的是彭湃而非他。

然而,徐向前并没有被这些初期的不显赫所打败。1929年5月,他终于到达鄂豫皖根据地,开始了自己军事生涯的转折点。仅仅两年半,他就从副师长跃升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这也展示了他极高的军事才能。土地革命期间,他以卓越的指挥能力赢得了无数胜利,尤其是带领8万兵马反“六路围攻”战役,击败了川军的20军,开创了我军大兵团作战的先河。之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徐向前依旧表现不凡,虽然他并未常常担任主力指挥,但无论何时,中央只要派他执行任务,他总能圆满完成。1955年,徐向前被授予元帅军衔,实至名归。

二、“全面人才”陈赓的成长与磨砺

陈赓的起点比徐向前要高,他直接进入了黄埔军校。之前他与宋希濂、陈明仁、左权等人一起在程潜主办的陆军讲武堂学习,后来这所讲武堂并未达到理想的标准,于是便与黄埔合并,陈赓便顺利进入黄埔。由于陈赓的才华,他在军校期间深受师生喜爱,成为了“黄埔三杰”之一。南昌起义爆发时,陈赓担任了营长一职,这在当时也算是一项重要的军事职务。

然而,命运并没有一直站在他这一边。在起义南下的途中,陈赓不幸中弹负伤,经过多次治疗后,他被周总理留在特科工作,错过了许多在前线的机会,也因此失去了很多出名的战功。直至1931年9月,他才被调往鄂豫皖苏区,担任红4军13师318团团长。而此时,他的老友徐向前已是红4军军长,显然两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尽管如此,陈赓依然凭借着过人的才能,快速成长,在红四方面军担任参谋长。他虽然因伤两次离开战场,且期间被张国焘等人陷害,但他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抗日战争中,陈赓指挥的386旅成为了敌人的梦魇,以至于敌军甚至在各地张贴“专打386旅”的标语。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了陈谢兵团的指挥官,成为中央战略预备队的重要人物。1955年,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

三、“有两杆子”的左权

毛主席曾评价左权是“有两杆子”的人,这里的“两杆子”既指他的笔杆子,也指枪杆子,意即他既是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又是出色的理论工作者。左权的军事才能,不仅得到我党高度评价,连蒋介石也曾在多次讲话中提到,左权是国共两军中不可多得的将才。

左权在红军中的职务一直很高,曾担任红一军团代军团长、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等要职。遗憾的是,1942年5月25日,左权在掩护战友撤退时壮烈牺牲,成为八路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为了纪念他对革命事业的巨大贡献,新中国将其列为36位军事家之一,永载史册。

四、“首个军长”许继慎

许继慎是黄埔一期学员中最早担任军长的人。他曾在叶挺独立团担任第二营营长,后来到鄂豫皖苏区,在短短几年内,凭借出色的指挥能力,迅速崭露头角。1930年3月,许继慎担任红1军军长,成为黄埔一期中最早担任此职位的学员。尽管他比徐向前入选黄埔晚,但很快便成了徐向前的上级。

然而,许继慎的命运并不顺遂。1931年,中央派遣张国焘到鄂豫皖苏区,张国焘的到来,标志着许继慎等人的权力迅速被削弱。张国焘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开始排除异己,许继慎等人因此成为了张国焘的打击目标。1931年8月,许继慎因黄埔旧部的一次反间计被捕,并在11月惨遭杀害。虽然许继慎英年早逝,但他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始终不被遗忘。1945年,许继慎在党的七大上被追认为烈士,1955年中央为恢复他的名誉和党籍,做出了专门决议。

五、“红军名将”蔡申熙

蔡申熙同样是黄埔一期的杰出代表。他曾参与过东征、北伐以及南昌起义等重要战役,1930年开始在鄂豫皖苏区工作,不久后便担任了红15军军长。蔡申熙与张国焘之间并无矛盾,甚至在张晚年回忆录中提到,蔡申熙是他没有恶语相向的两位红军将领之一。然而,蔡申熙的命运也非常悲剧。1932年10月,他在一次指挥作战中不幸阵亡,年仅26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