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俘虏孙殿英,猛然想起他盗过慈禧墓,赶紧带人砸开孙家墙

在1947年的河南汤阴,战火纷飞之际,一段几乎被遗忘的往事再次浮出水面。解放军在追捕过程中捉拿到了那个曾因盗掘清东陵而臭名昭著的军阀孙殿英。当孙殿英被押解途中,开国中将韦杰意外发现,这位曾经风云一时的人物,竟然与自己有过一段交情。随着两人之间对话的深入,韦杰不禁开始思索:孙殿英曾劫走的那些宝藏,究竟流落到了哪里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历史,回顾孙殿英的传奇一生。

1889年,正值慈禧太后在皇宫内宣布恢复光绪帝治权的同一年,孙殿英出生在河南永城一个偏远的小村庄。谁也无法预见,那个贫穷家庭中出生的男婴,未来会与历史上的伟人——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发生如此深刻且悲剧的联系。

孙殿英生长在一个贫困且缺乏教育资源的家庭,父母一直希望他能够出人头地,成为家族的骄傲。然而,孙殿英对传统的学问从小便表现出不屑一顾。在乡村私塾的学习日子里,他更喜欢捣乱而非读书,屡次惹得老师和同学们苦恼不已。最终,他的一次恶作剧烧毁了学堂,彻底断送了自己的学业前途。

面对无法再继续求学的现实,孙殿英的父母决定让他留在家中帮忙务农。但他对体力劳动的厌恶和对更好生活的渴望,使他选择走上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孙殿英很快意识到,凭借自己天生的聪明才智和敢作敢为的个性,他能在社会的阴暗角落里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北洋政府陷入了混乱。孙殿英在这一时期察觉到,正是一个可以改变命运的时机。于是,他与地痞流氓、赌徒、妓院的老板们来往,逐渐在河南一带积累了自己的势力。他善于利用他人的弱点,尤其是在鸦片交易方面,他精准地抓住了那些瘾君子的需求,开设了烟馆,通过鸦片的销售积累了大量资金,并借此扩展了自己的影响力。

随着野心的膨胀,孙殿英的行动愈发大胆。1922年,他加入了河南陆军第一混成团,原本只是个连长,但他凭借聪明才智和巧妙手段,迅速将这个职位转变为自己的军阀势力基地。秘密招募土匪和流氓进入队伍,迅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方军阀。

孙殿英的治军手段极具两面性,他对部下既有严苛的要求,又给予他们极大的自由,允许他们在外进行掠夺和暴行,利用这些手段捍卫自己的权力。他深谙在这片混乱的土地上如何通过投机取巧保住自己的地位,时而表现忠诚,时而又进行背叛,始终将个人的权势视为第一目标。

1928年,在河北蓟县,孙殿英以国民党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的身份驻扎,带领着一支被视为“杂牌军”的队伍。孙殿英凭借自己的背景和手段,勾结了不少地方势力,虽然在国民党军队中一直受到排斥,但他并不在乎,依旧通过各种手段维系着自己的权力。

在那个战乱频繁、军饷紧缺的年代,孙殿英无法忍受贫困和饥饿,也不愿意看着自己的部下忍受同样的困境。巧合的是,他驻扎地点附近正是慈禧太后的陵墓,里面埋藏着数不清的珍宝。孙殿英决定,盗墓便是解决眼前困境的最佳方式。

他派遣了两位师长,谭温江和柴云升,前去慈禧陵进行侦查,结果两人带回的消息令孙殿英十分动心。得知陵墓中埋藏着大量宝藏,他毫不犹豫地开始了盗墓的策划。五月中旬,正值国民党部队举行军事演习,孙殿英借此机会在东陵周围设立了重重警戒,谎称布置地雷,驱逐了所有守陵人员,随即准备了数十辆马车,以便运输这些珍宝。

然而,当孙殿英和手下抵达慈禧陵时,才发现自己对如何进入陵墓一无所知。经过一段盲目的挖掘后,孙殿英最终决定强行抓来一名负责维修陵墓的工人,逼迫他透露陵墓的入口。通过指引,孙殿英终于找到了陵墓的秘密入口,但面对琉璃影壁和坚固砖墙,他依然束手无策。最终,他决定动用炸药,直接炸开陵墓的入口。

顺利进入后,他们穿过汉白玉石阶,进入了地宫。终于,他们在推开一扇隐秘的玉石屏风后,来到了慈禧的棺椁前。棺椁上金碧辉煌的装饰和豪华的雕刻让孙殿英确信,他们找到了正确的地方。于是,他命令手下打开棺椁,然而眼前的情景让所有人都惊恐万分——慈禧的尸体保存得几乎完好,仿佛仍在沉睡,面色红润,肌肤如生。

当棺椁打开,尸体接触到空气后迅速腐烂,空气中的气体泄漏,几乎让人误以为慈禧复生。目睹这一情景,众人纷纷惊慌失措,然而孙殿英毫不动摇,他上前仔细检查,发现尸体正在腐败,与常规尸体无异。孙殿英的镇定让其部下重新鼓起勇气,围绕棺椁展开盗掘。

在成功找到夜明珠等珍宝后,孙殿英毫不犹豫地下令将其盗走。由于慈禧的尸体过于僵硬,取夜明珠的过程中不得不破坏她的面容,甚至砸碎了她的牙齿,这一举动在所有人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接下来,他命令手下继续清掠陵墓,所有能够拿走的珍宝、玉器、金珠等,甚至连尸体下的金珠也一并带走。

整个盗掘行动中,孙殿英和手下共带走了数十箱珍贵的文物,通过二十余辆马车将这些无价之宝秘密运走。虽然清朝早已灭亡,但清东陵依然由一群忠实的守墓人保护着,然而困顿的生活和粮食短缺让这些守墓人与盗墓者产生了勾结,帮助他们偷取文物。

孙殿英的盗墓行径最终曝光,面对这次曝光,他通过行贿手段平息事端,甚至向国民党的高官们行贿,避开了追责。他的行为在民间引起了广泛的愤慨,但在某些时候,他也借着自己的抗日战功赢得过民众的支持和敬仰。

然而,到了1943年,孙殿英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投降了日军,加入了汪精卫政权。战后,他声称这是为了内部斗争,但这一解释显然无法获得多数人的认同。

1947年,随着解放战争的加剧,孙殿英终于在河南汤阴被解放军逮捕。被押解过程中,韦杰发现他与孙殿英曾在太行山有过一些交情,虽然不深,但孙的名声和过往事迹让韦杰意识到事情的复杂性。孙殿英的府邸经过搜查,虽然一开始没有收获,但凭借韦杰的直觉,最终在一面墙壁的空隙中发现了未曾销赃的珍宝。

这些珍贵的文物被揭露出来,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但它们的命运却未能得到完全保障。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