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给我们留的三大遗产如今还剩几个?以后可能真的要靠自己了

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引领下,新中国开始踏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奋力追赶世界现代化的浪潮。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与技术上相对落后于亚洲其他发达国家。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0月访问日本时,亲眼目睹并深切感受到了现代化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利益和便捷,深受震撼。

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欧美及日韩,凭借高效的工业大生产模式,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企业的能力。在日本神奈川县的一家汽车制造厂,邓小平了解到该厂的劳动生产率竟比中国长春的一汽高出了几十倍。他由衷感叹道:“我知道什么是现代化了。”

二战结束后,欧美、日韩等国已经发展了数十年,甚至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都已逐步实现现代化。对于中国来说,现代化的机会已经所剩无几,仿佛是赶上最后一班车,时间紧迫。

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必须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但当时外界看到的是中国既缺乏先进技术,也没有充足的资本和设备,这让中国的努力几乎显得微不足道。他们的质疑非常直接:“凭什么?”

然而,答案很快显现出来:毛主席为中国留下的“人口红利”。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口约为5.42亿,而印度人口略超过3亿。由于自然灾害、战乱等原因,中国的人口增长在近百年内仅增加了1亿,而印度的总人口几乎翻了一番。如果这一趋势继续下去,印度将在40年后,甚至在两代人内超过中国。

幸运的是,毛主席领导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迅速改变了这一局面:

首先,国家推行了普及性的基础教育。从1952年开始,颁布《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和《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全面规范了全国的中小学教育。到1965年底,国内中等学校的学生数量已达到1432万,小学在校生突破11600万,分别比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点增长了6.9倍和3.9倍。1978年,全国学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85%,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具有初等教育的劳动后备力量。

其次,在医疗方面,国家大力推进基础医疗改革。尤其是在农村,医疗条件极其薄弱。新中国独创了“赤脚医生”制度,向农村派遣经过简短培训的农民充当医疗人员。尽管他们的医学水平并未达到今天的标准,但却解决了大量农村地区的医疗需求,极大降低了致命传染病的传播。到1978年,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已从1949年的1.5%下降至0.044%,婴儿死亡率也大幅下降,从20%降至4.1%。

再次,农业方面的改革和粮食生产显著增长。1956年,国家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集体化和机械化发展,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力。尤其到了1970年代初期,国家加大了化肥的引进力度,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尽管人口急剧增长,全国粮食产量却稳步提升,从1949年的1.1亿吨攀升至1978年的超过3亿吨,确保了每人平均粮食占有量从209公斤增至319公斤,虽然“吃得好”仍是梦想,但“能吃饱”已不再是问题。

随着人口急剧增加,中国的生命期望也有了极大改善。到1976年,全国人口增长70%,人均寿命则几乎翻倍。尤其是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的出生人数保持在接近2000万的水平,直到1963年更是达到接近3000万的惊人数字。

由于毛主席的政策,中国的人口结构得到了显著优化。1982年的人口普查显示,“60后”和“70后”的人口数量接近全国总人口的一半。1990年,80后加入后,这一比例进一步上升到57%。这为中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年轻劳动力。

在1980至1990年代,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超过了70%,这在西方发达国家历史上几乎是无法企及的高比例。低比例的抚养比意味着劳动人口承担的家庭负担相对较小,可以更专注于工作和创业。

人口红利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多的优势还来自于劳动力的质量。在80年代,工作中充满了拼搏和奋斗的精神,很多人尽管来自农村,但凭借个人努力和聪明才智,迅速改善了自己的生活。

除了庞大的劳动力人口外,低成本的劳动力同样是中国崛起的重要竞争力。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全球制造业逐渐发生了转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东南亚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逐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西方跨国公司将中国视为最佳选择,因为中国提供了全球最廉价的劳动力。中国的农民工月收入不到200元人民币,相当于30美元,而同期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工人工资分别是中国工人的50倍、20倍及更高。

那一代人艰苦奋斗,正是他们的辛勤工作奠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资本。在乡镇企业打工的中国工人几乎没有任何其他消费,除了吃住,工资几乎全寄回家。

正如古语所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上一代人之所以能够承受如此艰辛的工作,正是因为他们年轻时也曾吃过不少苦。

从50年代开始,为了工业化,国家将大部分资源投入城市,农村成为了劳动力的储备池。直到城市需求骤增时,农村劳动力才得以涌入城市。这一政策虽然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但为国家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第三个红利是毛主席在经过多年的革命和建设后,基本瓦解了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宗族势力和阶级差异。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中国出现了大量从贫困家庭崛起的企业家,商业和科技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成为了一段传奇的历史。

毛主席所留下的三大红利,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红利的效果逐渐减弱。当前,中国面临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力成本上升等问题,而改革开放后取得的经济成就,也开始在全球化竞争中遇到更大挑战。

正如古人所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些红利终将用尽,未来的中国还需自力更生,依靠智慧和创新,迎接全新的挑战。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