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 军事频道最新文章 军事频道最新文章

近70万关东军投降后:数万日本侨民堵路,苏军坦克直接加速碾过

关东军作为日本陆军中的精锐力量,是日寇侵华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1919年,他们在中国旅顺口建立了司令部,从此开始推行对中国进行武力扩张的政策,逐步加深对东北地区的控制与压迫。

1931年,关东军策划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从此,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横行无忌,长达14年的时间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和深重的灾难。

关东军兵力雄厚,最多时在东北部署了多达31个步兵师团,以及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另外还有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总兵力超过一百万。如此庞大的军事力量,既用于侵略中国,也为防范当时强大的苏联军队而设。

关东军当时还曾经提出过“北上”战略,计划与其德国盟友联合,夹击苏联,实现对世界的瓜分。然而,1938年的张鼓峰冲突和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关东军遭遇了苏联红军的惨重打击,严重挫败了他们的锐气,导致军心动摇,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恐苏症”。从那时起,日本将战略重心逐渐转向南方,寻求新的战争资源和扩张方向。

事实证明,关东军对苏联的警惕并非空穴来风,因为最终摧毁他们的正是强大的苏联红军。1945年,当关东军已形同虚设,面对苏军强烈的进攻,他们根本无法有效抵抗。最终,数十万关东军士兵被俘虏押往西伯利亚劳改,约有六万多人在那里惨死。

苏联军队的严厉作风给这群在东北犯下无数暴行的日军以应有的惩罚,甚至面对日本平民,苏联也毫不留情。反观中国百姓,尽管遭受过日本军队的残酷压迫,却仍然伸出援手,帮助了不少战败投降的日本士兵。

1945年8月9日凌晨零点,苏联集结约150万大军,从三个方向同时进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阵地。讽刺的是,关东军总司令官山田乙三当时竟在欣赏歌伎表演,毫无防备,直到数小时后才接到前线战事爆发的消息,急忙赶回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这种懈怠反映了关东军军备已极度荒废,丧失了应有的战斗力和警觉性。

日本不甘心放弃中国东北,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他们在当地推行殖民教育,持续派遣“开拓团”移民,意图改变东北的文化和民族结构。甚至在日本本土遭受美军轰炸时,他们还幻想将天皇迁往东北继续作战。

因此,关东军高层会议中,主战派占据了主导地位。8月9日清晨6时,关东军参谋长秦彦三郎下达了“各方面军根据作战计划粉碎各入侵之敌”的命令。这命令充满讽刺意味,明明是他们自己入侵他国领土,却硬要把苏联描绘成入侵者。

接到命令的军官们态度各异,只有少数坚持抵抗,但大多数已经认清形势,失去了战斗的意愿。与此同时,刚刚击败纳粹德国的苏联红军士气高昂,关东军与之相比,败得异常迅速。

日本国内听闻苏联出兵东北的消息后震惊不已。他们原本以为苏联会按兵不动,甚至可能在日本遭遇危机时出手相助。苏军迅速挺进东北腹地,彻底粉碎了日本的幻想。

因此,日本天皇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然而消息传至关东军司令部时,高级将领难以接受现实,仍希望为帝国与天皇尽最后忠诚,迟迟未下达停止抵抗的命令。

他们的顽固抵抗令远东苏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认为日军仍意图继续战斗。随即,8月16日,苏联第一集团军攻克牡丹江市,歼灭4万余日军,其他方向苏军也发起猛攻。

关东军高层再次召开会议,主战派依旧占上风,包括山田乙三在内的多名军官誓死抵抗,表达要以生命守护天皇的决心。山田随即发布了“誓死抵抗”命令。

然而,天皇并不希望继续无谓抵抗,已经宣布投降的他担心如果关东军继续战斗,可能激怒美苏等盟军,最终影响自己。于是他两度命令关东军司令部立即停止战斗并与苏军谈判。

为防止军头阳奉阴违,日本裕仁天皇派遣竹田宫亲王赴东北训诫。8月18日,关东军最终放下武器,向苏军投降,次日苏军全面接管,约70万日军成为俘虏。关东军的覆灭意味着日本企图长期霸占中国东北的梦想彻底破灭。

长期以来,日本不断向东北迁移大量移民,还推出过“向满洲移住农业移民百万户的计划”,使数百万日本侨民定居于此。关东军失守后,几十万青壮年被押往西伯利亚劳役,留下的老弱妇孺顿成难民。他们心知日本在中国欠下血债,深怕遭到中国人的报复,纷纷想尽办法逃离这片土地。

一时间,数以万计的日本侨民提着行李、拖家带口挤满主要交通要道,期望有人能带他们离开,最好返回日本,若回不了,也绝不愿留在东北。这种慌乱与绝望让人心酸,仿佛溺水者抓住最后一根稻草。

当地治安力量试图维持秩序,却无力阻挡这一混乱场面。日本侨民围堵苏军装甲车和坦克,导致车辆寸步难行。由于苏军任务紧迫,语言不通,且对日本人无好感,指挥官很快失去耐心,下令坦克对阻挡车辆的人员不予顾忌,直接碾压过去。

根据《决战东北》一书记载:成千上万的日本逃难者堵在扎兰屯、海拉尔的公路上,强行拦截一切能见到的车辆,渴望逃到安全地带。苏军坦克无情地碾压过这些人群,导致路面布满尸体,坦克履带上粘满鲜血和肉块,在广袤的满洲平原上留下长达数十公里的惨烈痕迹。

苏联人的铁血手段着实令人震惊,但相较之下,中国人民展现出的善良与宽容更令人感动。

据日本方面统计,战后留在东北的日本侨民有155万人,约130万先后回国。很多侨民在逃难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的帮助,甚至有些被中国家庭收养过一段时间。

对此,我只能深感钦佩:中国人怀着博大的爱心,尽管日本人曾给我们带来深重的伤害,但面对生命危难,许多国人仍以德报怨,慷慨相助。

如果没有中国人民的援手,必将有更多的日本侨民在东北因寒冷、饥饿或疾病而丧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抢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