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核谈判近日再次遭遇失败。5月5日,一位自称参与谈判的官员透露,美方提出了一项妥协方案,仍然禁止伊朗进行核武器研发,但允许在一定条件下协助伊朗建造核反应堆。根据5月底的报道,美国曾表示,伊朗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低浓度铀的浓缩工作。然而,就在各方认为谈判可能会取得一些进展时,特朗普突然公开发声,他坚决表示,美国不会允许伊朗进行任何形式的核研究,哪怕是民用研究,所谓的有限铀浓缩活动纯属谣言。
此前,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谈判的关键在于美国是否能够在某些问题上展现出更多的灵活性。然而,特朗普的言论却明确拒绝了所有可能的妥协,将谈判的前景再次推向死胡同。紧接着,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发表了强硬的声明,明确表示核研究是伊朗谈判的底线,伊朗绝不会放弃此项研究,伊朗有权决定是否开展相关实验,而美国无权干涉。
回顾此次谈判的过程,最初,美伊两国是在第三方的斡旋下开展对话,之后才直接展开面对面的讨论。最初几轮谈判的氛围还算平和,双方没有涉及核心争议问题,因此谈判进展较为顺利。然而,随着谈判的深入,矛盾逐渐浮出水面。从4月开始,到目前为止,双方已经进行了5轮谈判,过程充满波折。尽管在一些次要问题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核心问题上仍然无法达成一致。
伊朗坚定的立场让美国逐渐放弃了伪装,最终明确表示,伊朗必须停止一切与浓缩铀相关的活动。这一立场表态异常强硬,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商讨余地。哈梅内伊立即回应,他强调伊朗有权发展自己的核工业,美国和以色列不应干涉伊朗的内部事务,进行核研究对伊朗来说是增强自我安全的必要步骤,未来才能避免受制于人。
显然,美国已经清楚了解伊朗的底线,但仍然采取强硬态度,要求伊朗放弃相关活动,这实际上只给了伊朗一个选择,那就是拒绝。美国提出的理由是,若伊朗完成相关核研究并掌握制造核武器的能力,必将威胁全球和平。然而,哈梅内伊表示,伊朗从未考虑过制造核武器,他们只是希望将核能用于经济发展。事实上,伊朗曾公开承诺不会进行武器级别的铀浓缩研究,但这一承诺依然没有得到美国的认可。双方分歧巨大,谈判陷入僵局。
对于此次谈判的结果,伊朗方面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伊朗发言人表示,这场谈判实际上是对两国国家实力的较量,尽管美伊的国防差距显而易见,伊朗依然准备正面迎战美国,甚至做好了面临美方军事打击的准备。如果美国真的选择动手,那所有的谈判就都失去了意义。根据最新报道,伊朗已经拥有一定规模的铀储量,但这些铀的纯度仍然不足以制造核武器,真正能够用于核武器的铀纯度必须达到90%。如果继续进行研究,伊朗的铀资源将很可能达到核武器所需的标准,这意味着伊朗距离掌握核武器的技术已经越来越近。如果被逼到绝境,伊朗或许会与美国展开殊死对决,后果不堪设想。
正是因为如此,特朗普才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耐性,与伊朗进行谈判。换成其他国家,或许早已采取军事行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伊朗的安全得到了保障。此次伊朗表现出的强硬姿态可能会彻底激怒美国,迫使其在继续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的同时,对伊朗的核设施展开军事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局势将再度升温。以色列也早已扬言,要彻底摧毁伊朗的核设施。如果美国与以色列联合行动,伊朗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境。哈梅内伊,这位一贯在国际政治中走钢丝的领导人,可能会面临与萨达姆相似的命运,甚至可能更加悲惨。
去年,哈梅内伊曾先后经历了两次重大政治危机,许多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去年5月,伊朗总统在外出时遭遇突发事故,机上所有人全部遇难。死去的总统曾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接替哈梅内伊的人,这一事件对地区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位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于2021年上台后,表现不凡,特别是在整顿国内腐败方面,伊朗社会也焕然一新。他在外交上的表现同样受到了认可,与之前矛盾重重的国家修复了关系,也与我们走得较近。但伊朗长期存在的经济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伊朗的政治格局具有显著特点,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宗教人士在政府中掌握实权。伊朗的政治力量分为两派,一派倾向温和改革,另一派则坚持传统保守。由于长期与美国对抗,伊朗经济遭受了严重打击,民间改革呼声日益高涨。为了平衡两派力量,哈梅内伊必须谨慎在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寻找到平衡,并尽可能迎合民众的改革诉求。
从伊朗近代历史来看,宗教领袖在国内政治中像一个摆动的钟摆。在去年总统事故之后,尽管这一事件影响巨大,但伊朗的政治程序相对完善,副总统迅速接替了职位,国内未出现混乱。接下来的事件才真正把哈梅内伊逼到了必须表态的尴尬境地。7月,哈马斯的领导人遭遇暗杀,这一事件迅速成为外交风暴的中心。由于这位领导人当时正处于德黑兰,事发后,外界普遍怀疑幕后黑手是以色列或美国。
无论是谁的手笔,哈梅内伊都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他必须对此作出回应。如果此前总统的事故可以被视作国内问题处理,哈马斯领导人被刺杀则已然是一场国际事件,伊朗不可能对外界保持沉默。调查显示,炸弹在几个月前便已安置,而伊朗的安保人员竟然未能发现,暗示这次刺杀行动的组织者可能不止一人,且背后可能涉及伊朗政府内部的人员。这个事件让人不禁联想到,哈梅内伊是否也面临类似的威胁,尤其是考虑到他与哈马斯领导人曾有过接触。
虽然暗杀事件至今未有明确认领责任的组织,但怀疑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以色列和美国之间。某些观察者认为美国的嫌疑更大,因为行动的技术含量较高。与以色列过去高调的刺杀行动不同,这次行动非常隐蔽,炸弹被精确地设置并在事发后遥控引爆,这种技术手段与美国过去的几次行动颇为相似。美国军方曾通过远程操控精准击杀伊朗高级指挥官,显示出其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完成高精度的暗杀任务。
如果美伊关系继续恶化,哈梅内伊的处境将变得更加危险。美国在技术上完全有能力远程打击伊朗领导人,哈梅内伊可能会面临萨达姆一样的结局,甚至更加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