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么多银子,为什么现在却消失不见了?他们去哪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

这句话在历史的长河中屡见不鲜,且不仅体现在历史人物的更替上,在货币的流转过程中,尤其是在白银的兴衰中,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白银,作为古代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我们在许多古装剧中常能看到这种光洁的金属货币。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清朝权臣和珅被捕时,展示的那笔价值八亿两白银的财富。要知道,在当时,整个清朝国库的年收入也不过数千万两白银,从这一点便可看出白银在中国古代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数量庞大,几乎渗透进了当时的社会每个角落。那么,为什么如此庞大的白银,最终还是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它从崛起到消失,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与黄金并列的货币

在深入探讨白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之前,了解白银作为货币在中国历史上的背景十分必要。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最初的交易形式是物物交换。随着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种方式逐渐暴露出许多不便之处。例如,一头牛与一只鸡的交换价值无法衡量,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商业需求。于是,人们开始使用海贝作为交换媒介,一颗贝壳就相当于今天的一块钱。

这一做法为后来的货币发展铺平了道路,海贝、石贝、骨贝、陶贝,再到铜钱,这一切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最终衍生出了白银。

汉武帝时期,白银作为正式货币首次进入历史舞台。当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施了币制改革,并推出了所谓的“白金三品”。这些白金的面值分为三等:圆形龙币值三千钱,方形马币值五百钱,椭圆形龟币值三百钱。然而,由于这些货币使用银和锡合金制造,且银的含量低、质量不稳定,这种货币在两年后就被废除了。

到了五代十国、宋朝以及元朝时期,白银逐渐与纸钞、铜钱、铁钱等货币共存,并且出现了更为精确的金额划分。五两、十两、二十五两等白银开始流通,甚至出现了千两的大宗货币,“元宝”这一概念也开始普及。

白银在古代有着崇高的地位,与黄金、铜一起被称为“唯金三品”,被广泛用于大额交易。对比今天的黄金,虽然白银的地位稍显逊色,但它依旧是一种珍贵的货币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白银这种较为高端的货币,普通百姓通常难以接触,常见于富贵人家或者官员的工资支付中。普通百姓使用的多是铜钱,面额小、重量轻,甚至一生中很少见到几两重的白银。毕竟,几两白银足以买下一栋房子,这和影视剧中常见的白银大宗交易截然不同。

然而,现实中的白银与我们想象中的“光洁如新”有很大的差距。实际上,白银的表面往往是污垢斑斑,甚至有清晰可见的牙印,因为当时的人们常用牙齿测试银的纯度。此外,普通家庭并不常携带白银,他们多将其藏匿在床底或暗格之中,经过长时间的积尘,白银的光泽自然大打折扣。即便如此,白银在大户人家和官府中仍然大量存在。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白银的逐渐消失呢?

白银的大规模外流

在近现代历史上,中国多次签订屈辱条约,造成了白银的大量流失。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条约分别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不仅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还需赔偿英国1512万两白银。当时,北京的四合院售价不过70两白银,这笔赔款可想而知是何等庞大。而这个数字,和后来的两项条约相比,无疑是微不足道的。

《马关条约》签署后,日本向清政府索要赔偿2亿两白银,而为了“购买”原本属于中国的辽东半岛,清政府还支付了三千多万两白银,最终导致清政府损失了超过2亿两白银。

《辛丑条约》则是最为沉痛的一笔赔款。由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政府最终支付了4.5亿两白银的赔款,而列强为了让清朝能够逐步偿还,特意将偿还期限延长至39年,但利息高达4%。这一切使得清朝最终需要偿还的总额达到了9.8亿两白银。

据统计,整个清朝末期中国一共失去了约14亿两白银,这使得中国从一个白银输入国迅速转变为白银净输出国。由于白银的外流,白银价格不断上涨,到了民国时期,银元成为了货币的重要形式,白银的地位因此大大削弱。

白银的消失与陪葬品

除了外部的压力,白银逐渐消失的另一个原因是大规模的陪葬现象。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古代许多富贵人家将大量金银珠宝作为陪葬品,尤其是白银,常常出现在贵族和官员的墓葬中。例如,慈禧太后在她的墓葬中便有超过150两白银,而历代皇帝和贵族们的墓葬中,白银的数量可谓庞大。

这些陪葬品中的银器更是消耗了大量的白银,足以让人感到惋惜。随着这些大量白银的埋葬以及历史的变迁,白银的实物存量逐渐减少,逐步淡出公众视野。

两次白银收缴

20世纪,白银的彻底消失也经历了两次重要的收缴行动。蒋介石政府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发起了大规模的白银收缴行动,但实际上,这些白银大多流入了他的个人财产。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稳固人民币的地位,政府再次发起了一次白银收缴运动,收回了大量民间银元和白银。这一收缴行动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成效显著。

收缴回来的银元和白银经过熔炼,成为支持国家工业化建设的一部分,虽然白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它依旧在某些领域默默发挥着作用。举例来说,今天我们常用的眼药水中,便含有通过白银提炼的硝酸银成分,这对于医疗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白银也出现在了电子设备中,作为导电材料,其重要性甚至不亚于芯片。

结语

今天,尽管白银的地位不再如古代那般显赫,它依然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其制成的饰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虽然其价格远不及黄金,但依然拥有不小的市场。白银的盛衰史,是中国古代至近现代历史变迁的缩影,提醒我们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只有不断吸取教训、更新观念,才能推动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最终成为全球经济的强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抢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