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阻击、锦州攻坚,有一支预备队未动,指战员摩拳擦掌,却没上

1948年,辽沈战役的第一阶段在锦州展开,参加此役的有2纵、3纵、7纵、8纵和9纵五个主力纵队进行攻坚,而4纵与11纵则驻守在塔山一线,10纵、5纵及1纵的一部分则在黑山和大虎山一带警戒。与此同时,6纵的主力与12纵以及多支独立师对长春展开围攻。这种兵力的布置充分展现了东北野战军的战略部署,所有能投入战斗的主力部队都已被指派任务,但林总首长仍然留有一支未动用的预备队,这支队伍便是1纵的主力。

在作战安排上,无论是大规模的军团战还是相对较小的战斗,指挥员和首长都会安排一支预备队,这样的安排是随着敌我双方的态势而定的。1纵作为12个纵队中最有经验且战斗力强大的部队之一,尤其擅长攻坚和阻击,司令员李天佑在这一方面颇有造诣。如果追溯1纵的历史,最初的1师和2师起源于红三军团和红25军等部队,李天佑曾在三战四平、四战四平中指挥部队展现出色的攻坚能力。

有很多人或许会问,1纵既然擅长攻坚,为什么不直接参与锦州的攻坚战呢?在此次攻打锦州的五个主力纵队中,3纵和7纵皆具备丰富的攻坚经验,此外,2纵和5师的战斗力同样出色,而8纵和9纵虽然是首次参与大规模攻坚,但以2纵、3纵作为主攻,其他纵队协同助攻,一旦主攻方向成功突破,锦州也将迅速落入我方之手。

将1纵留作预备队是为了在关键时刻发力,正如常言所说:“好钢用在刀刃上!”总部指挥部将1纵安排在高桥地区,正好位于锦州与塔山之间,这样无论是在攻坚过程中遇到阻碍,还是在防御阻击上,都能迅速支援前线的任一方。李天佑曾经电话联系4纵的司令员吴克华,若有需要1纵时,就会立刻增援,成为坚强的后盾。

在此战役中,4纵作为一支攻防兼备的主力部队,也在顽强抵挡敌军的进攻,作为指挥员,吴克华和另一位首长胡奇才都十分不希望自己的部队被替换,让其他部队上场,因为他们都清楚,自己的部队在抵抗敌军的轮番进攻时承受了怎样的压力。

由于4纵成功守住了塔山,给参与锦州攻坚的五个主力部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终在锦州攻坚战胜利后,敌军在塔山遭遇挫折,不得不选择撤退。虽然1纵主力在锦州攻坚战中并未发挥重要作用,但并不是1纵全员都未参与,因为其中一个师被派往黑山地区,与廖耀湘的兵团展开阻击战,梁兴初对此战进行了统一指挥。

然而,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进行了入关作战,在天津的攻坚战中,李天佑主动要求部队进行攻坚,并在战役中承担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此时他手下还有一支预备队,即6纵17师。该师在三战四平和锦州攻坚战中均表现出色。

这支预备队在后来的战斗中并未及时被调动,总指挥刘亚楼因此亲自下场参战,得以在战斗中取得了歼敌数千的显著战果。在李天佑的指挥下,1纵再一次在天津攻坚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这支主力部队可谓战斗力强大,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依然表现优异,赢得了“万岁军”的美誉,这一切都离不开李天佑和梁兴初等经验丰富的指挥员的辛勤付出与指挥才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抢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