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为了加强兰州军区的领导队伍,上级决定将军事科学院的政委肖华调任兰州军区的第二政委。对此,身为第一政委的冼恒汉在此之前并不知情,他也是突然得知这一消息。肖华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的到来,令冼恒汉感到困惑不已。
回顾肖华的经历,他曾在军中担任多个重要职位,诸如总政部副主任、总干部部部长以及军委副秘书长兼总政部主任等。他在1965年与杨成武一起协助叶剑英主持军委的日常事务,那时他在军内的职权和声望都相当高,作为大军区的政委,他掌握着上下级之间的重要关系。尽管在1967年肖华因故离开总政部,随后在七十年代恢复工作,担任军事科学院的第二政委,再次调任兰州军区政委,但冼恒汉对上级的真正意图仍感到困惑。自1967年起,冼恒汉就一直担任甘肃地方的主要领导,并兼任军区政委,这样的十年里军区政委的职位一直由他独自一人把持,如今却突然被派来一位老领导,这让他不禁感到无所适从。
按照规定,冼恒汉身为第一政委和军区党委的书记,理应在党的工作中扮演核心角色,拥有最终的决策权。起初,他对上级为何调肖华过来、如何安排位置感到困惑。根据以往的职务划分,他的确应当保留第一政委的名号,而肖华则应该改为第二政委。然而,上级则按“先来后到”的原则,表示肖华将作为他的助手,协同抓好军区的各项工作。面对这一安排,冼恒汉并未多做纠结。
其一,冼恒汉与军区司令之间的关系颇为紧张,工作中频频出现矛盾,上级对此也心知肚明。或许调任肖华过来,正是期待在两人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肖华在战争年代一直是韩先楚的上司,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辽东军区的司令员兼政委,而韩先楚则是四纵队的副司令,与他有着直接的上下级关系。
其次,冼恒汉身兼多个主要职务,如省委第一书记和革命委员会主任,地方事务繁杂琐碎,令他无暇顾及军区的工作。因而,上级指派一位政委来主持军区的具体事务,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决定。
然而,事情的走向在几个月后发生了变化。军区与省里的主要领导前往北京开会,着手解决冼恒汉过去一系列的问题,最终导致他被解除地方与大军区的职务,调动后待在北京等待新的工作安排。实际上,他在过去的工作中曾犯下错误,上级决定安排他新的工作,他也只能无奈接受。
出乎意料的是,这一等就是五年,最终得到的结论却令他难以接受。他被按师职待遇离休,后来又改为军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