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二十四位大将军!

大清灭亡后,袁世凯顺应历史大势带领着他的北洋军队成立了北洋政府,自己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能够当上这个大总统乃至后来坐了几天的皇帝,他的北洋大将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果当时清政府不让袁世凯成立北洋新军,清政府也许不会灭亡的那么快。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段祺瑞)、直系(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奉系(张作霖)等派系,混战不断。

1.北洋乱世中的铁血权臣与共和迷途者——段祺瑞

在那个年代能够出国留学深造,其身世和能力绝非等闲之辈,早年在他努力学习之下受到了李鸿章的赏识,在机缘巧合之下被派到德国留学。正是在德国的这段时间,极大的锻炼了段祺瑞的能力,充实了他的眼界。在学成回国后,这个刚从德国学成归来的炮兵奇才不会想到,未来四十年间,他将以"三造共和"之名成为北洋政坛的操盘手,在袁世凯死后接过北洋系大旗,用枪炮与权谋书写一部中国近代军政传奇。

从淮军子弟到北洋砥柱,德国学成归来后,他加入了袁世凯的阵营,他带着从德国炮兵学来的知识,组建了我们自己的炮军。从炮队统带到北洋武备学堂总办,段祺瑞用德国操法训练出中国第一支现代化炮兵。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段祺瑞领头率领军队不断给清政府施压,逼迫溥仪退位,清政府架不住如此庞大的军队的威胁,溥仪只得乖乖退位。袁世凯就任大总统时,段祺瑞已稳坐陆军总长之位。段祺瑞一度总揽军权,成为当时社会最有权力的人物。

袁世凯去世后,黎元洪就任大总统,北洋军阀集团就此分裂,段祺瑞成为皖系的首领。 这时,他大权在手,又俨然以北洋派正统首领自居。

2.北洋裂变中的"守财都督"——冯国璋

冯国璋早年的家庭富裕,后家道中落,可能是见惯了世态炎凉及大了锻炼了他,这才使得他成年后,毅然决然的离开老婆孩子去从军。在他刻苦的军旅生涯中,他表现突出,遇到了一生的第一个贵人刘保,在他的举荐下,冯国璋进入天津武备学堂深造,此次深造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辗转从日本深造归来后,冯国璋在聂士成的引荐下加入了袁世凯阵营,就此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3.田中玉

田中玉因为出身贫农,从小的磨练让他知道要想出人头地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从小学习刻苦。通过自己一步步的努力,考进了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炮科学习,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轨迹便就此改写。

从学校毕业后就加入了袁的麾下,通过自己一步步的努力获得领导的赏识,袁世凯成为一把手后,田中玉迎来高升接任陆军部次长,因此他对袁世凯非常的忠心,基本是使命必达,在袁世凯称帝时,田中玉因为拥护之功,被封为一等男爵。

4.张锡銮

张锡銮的出身算是比较好,家境殷实,父辈都在体制内工作,在家族的运作下,他的人生十分顺风顺水,最终也混的个一官半职,甚至一度做到了巡抚的职位,成为封疆大吏。然而随和袁世凯声势逐渐壮大,清政府已经注定败亡,于是他选择支持袁世凯,致电清政府让其退位。袁世凯因为其深明大义,命张锡銮节制吉、黑两省军务,自此称霸东北局势。

作为北洋元老人物,被称作张作霖义父的人物,在东北苦心经营,自己呕心沥血打造的财政体系,竟会成为日后张作霖称霸东北的根基。

5.辫帅的双面人生——张勋

张勋的身世十分悲惨,幼年父母相继离世,因此对他的身心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生活的苦难将他磨练的自立和坚强,但是他没有任命,不断试图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身处乱世,他深知要想出人头地只有参军这一条路,于是他毅然决然的从军。并通过自己的一步步努力,逐步受到袁世凯的赏识。

张勋在处理社会关系上还是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的,他一面支持袁世凯,一面拥护清朝的统治,他在这两方面总是能处理的非常圆滑,但是总的来说他对袁世凯的支持更大一点,毕竟他能有后来的成就,全都是袁世凯带出来的。当袁世凯去世后,黎元洪就任大总统,与国务院总理段祺瑞针尖对麦芒,两人打的难解难分,此时张勋带领他的“辫军”北上,趁势控制京城,并且想要一举复辟清朝,然而最后还是没有成功,被段祺瑞击败,一心为清朝的张勋就此没落。

被大家称为清朝重臣,殊不知自己犹如跳梁小丑一般,他既向各省督军发送"奉还大政"的清朝诏书,又以北洋大员身份签发"维持治安"的现代公文,这种错乱的统治方式,十二天的复辟闹剧最后仓皇收场。

6.血色平衡术——李纯

李纯早年在天津武备学堂学习深造,练就了一身本领,在学成毕业后,便加入到袁世凯的麾下任职。后在铁良的举荐之下,他的仕途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并身手冯国璋的信任和重用。在段祺瑞通电清政府逼迫清帝退位时,李纯亦联名致电。

随着袁世凯如愿以偿的坐上大总统的位置后,李纯被北京政府授为陆军中将,兼豫南剿匪总司令,此时的李纯仅仅三十八岁,实在是年轻有为。坐镇江西期间,李纯的"剿抚并用"堪称典范。袁世凯死后,李纯加入冯国璋阵营,李纯控制长江下游,一时成为被重视的风云人物。主政江苏后,李纯的财税改革震动朝野。

直皖战争爆发,李纯的"武装中立"暴露军阀政治的精算本质。他既向吴佩孚秘密输送五十万发子弹,又为皖系过境部队提供粮草。这种首鼠两端使其控制的京沪铁路成为战争最大赢家。

7.北洋集团的财政操盘手——段芝贵

段芝贵的成功与李鸿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李鸿章的举荐下才得以到日本学习深造,见识到日本先进的文化后,段芝贵被深深吸引。在学成回国后,他发现袁世凯的做法必定能够走上日本的道路,于是依然决然的前往袁世凯处。在多方打点贿赂之下,段芝贵成功加入袁世凯组织,就此开始了他大富大贵的人生。

为了充分得到袁世凯的信任,他甘心拜袁世凯为义父,袁世凯自此走到哪里将他带到哪里。在袁世凯的操作之下,段芝贵的试图犹如做了火箭一般,一跃成为威震一方的封疆大吏。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段芝贵形影不离的跟随袁世凯,并且不时怂恿袁世凯称帝,在外人眼中段芝贵俨然成了袁世凯集团最大的奸臣。

8.岭南铁幕——龙济光

龙济光在当地非常有权势,舞枪弄棒,才华出众,各地频发反清势力后,龙济光加入清政府镇压反清组织,在他的出色表现下,逐渐成一军的首领,朝廷赐号“济军”。龙济光的发展壮大实则是北洋集团向南方投射权力的关键支点,成为北洋政权在岭南的最后屏障。

袁世凯试图称帝时,龙济光极力拥护,袁世凯当上皇帝后,龙济光因为拥戴之功被特封为一等公,成为袁世凯最忠实的奴仆,由此可见只要跟对了前途不可限量。护国战争爆发后,他既向袁世凯发电"暂借滇省",又秘密向日本三井洋行抵押海南铁矿。这种首鼠两端的做法让人十分耻笑,其麾下军舰同时悬挂五色旗和袁氏帅旗,实在是荒唐至极。

9.北洋集团的边疆锁钥——姜桂题

姜桂题在清朝时加入捻军,试图对抗清廷,随着僧格林沁清剿捻军的声势大涨后,姜桂题认清大势选择投奔僧格林沁,由于其能力出众,深受僧格林沁器重。

袁世凯逐渐崭露头角后,将姜桂题收入自己的麾下。在袁世凯的一路举荐之下,姜桂题仕途也是比较顺利。在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时,姜桂题带领众人通电清政府,请求清帝退位。袁世凯就任后,姜桂题为袁世凯奔走效劳,十分卖力,他也得到了相应的酬劳,担任毅军军统,统帅十万大军。

10.王士珍

王士珍是非常有能力和修养的,在他从学校毕业后,正好碰上袁世凯打造新军,袁上台后第一件事便是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在好友的举荐下,王士珍加入到袁世凯帐下,成为一员大将。当然他也是非常清醒之人,张勋复辟、冯国璋都先后请他来担任总理职位,王士珍没多考虑便拒绝了。

11.陆荣廷

陆荣廷早年十分坎坷,父母相继惨死,生活十分困难。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后,陆荣廷认识到想要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人生,于是便参军,为清政府效力。辛亥革命后,陆荣廷已然成长为威震一方的广西都督,建立起旧桂系对广西的统治。后期先后经历过支持袁世凯、声讨袁世凯的历程。

12.刘冠雄

刘冠雄的出身也是十分贫苦,先是通过自己努力考到学校上学,不久后,又到国外留学,去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知识。学成回国后,刘冠雄便到舰上上班。在他率领“海天”舰执行任务时,由于指挥失误让舰船损坏,面对如此的大过,在当时的情形来说他必定面临一死,然而关键时刻,袁世凯站了出来,救了他一命。

袁世凯力之所以力保他一方面是他能力出众,另一方面,袁世凯也是极力拉拢自己的势力。面对袁世凯的救命之恩,刘冠雄表示以后唯袁世凯马首是瞻,极力维护袁世凯,此次事件后,他对袁世凯是异常的忠心。

13.曹锟

曹锟早年进入天津武备学堂学习,由于学习优异,成为当时最优秀的毕业生。袁世凯成立新军后,曹锟毅然决然的投入其麾下效力,自此开启了传奇的一生。曹锟也是非常识时务,非常支持袁世凯的所作所为,在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后,曹锟受到拔擢高升,尝到甜头后,曹锟认为只要更加坚定的支持袁世凯,就会更有收获,当袁世凯称帝时,曹锟坚定的支持袁世凯,袁世凯称帝后,他被封为一等伯。

14.吴佩孚

吴佩孚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大将,在清朝时还能考上秀才实在不简单,由于从小坎坷的经历,让吴佩孚对成功的追求异常强烈,最终成长为手握三十万雄兵的一方大员。

吴佩孚对袁世凯十分忠诚,在袁称帝期间,他虽不认同称帝这件事,但是也明确的表达出来,毕竟自己的一切是袁给的,毕竟给人打工拿工资就得听老板的。他一方面严格执行袁世凯的作战命令,然而又私下还想反对他,妥妥的墙头草。吴佩孚是北洋军阀集团的后起之秀,在前期几位军阀即将落寞之时,吴佩孚昂首挺胸悄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15.从袁世凯心腹到湖北“土皇帝”的权谋之路——王占元

王占元虽然出身贫苦,但是他的人生还是比较顺利的。凭借自己的努力先后在淮军和天津武备学堂锻炼和学习后,最后加入到袁世凯成立的新军中,就此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路成长为北洋悍将后,及时站队成功是袁世凯称帝的核心支持者,更以湖北为据点打造出横跨军政两界的地盘。

在袁世凯掌握大权后,命王占元主政湖北,一跃成为封疆大吏。面对袁世凯的赏识,王占元也是极力的报答,在袁世凯称帝的时候,王占元也是首先站出来支持

16.袁世凯的鹰犬权谋——王怀庆

王怀庆的出身还是比较好的,他的父亲是咸丰年间的武举人,在父亲精心的培养下,王怀庆被培养的文武双全。但是当他的母亲去世后,在继母的虐待之下,王怀庆被迫离家出走,无处可去的他只得选择从军。他在军中很快站稳脚跟,受到领导赏识。在领导的举荐下,王怀庆到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深造学习。

他上战场时上总是带着红木马桶的怪癖,总是让人嘲讽。庚子事变中,他护送被革职的聂士成之子突出重围,报答了聂士成对他的知遇之恩,袁世凯发现了他身上的这份忠义,随即将其召到麾下,为自己所用。

袁世凯对这位"马桶将军"的宠信达到令人费解的程度。当王怀庆因贪污被参劾时,袁世凯在批文上写下"该员素著勤能,所参各节查无实据",这种明目张胆的包庇折射出北洋政权腐败的制度性特征。王怀庆对于袁世凯的称帝也是做出了充足的回报,坚定的执行袁世凯各项命令。袁世凯称帝后,王怀庆被封为二等男爵,一时权倾朝野。

17.北洋乱世中的“江苏王”与袁氏鹰犬——齐燮元

齐燮元在北洋军阀中算是文化和军事程度比较高的,清朝时便高中秀才,后进入北洋陆军学堂进修,进而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由于在国外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看到了袁世凯成功的可能,于是成为坚定拥护者。当然他的用户也是得到了相当大的回报,成为北洋政府在东南地区话事人。

齐燮元早年发迹与袁世凯的知遇之恩密不可分,他的一路升迁都是受到袁世凯的提拔,当江苏督军李纯莫名其妙的死掉后,齐燮元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他顺理成章的继承了江苏督军这个职位,齐燮元一跃成为华东最大的地方军阀之一。

18.湖北枭雄萧耀南——萧耀南

萧耀南的崛起历程在北洋史上是值得称赞的,在二十五年的穷困潦倒的捶打下,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湖北武备学堂的他,以远超他人的眼光证明接下来是兵荒马乱的年代。当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陆军速成学堂后,他先后在吴禄贞、曹锟等北洋要员麾下效力,这段经历为其积累了重要的人脉资源。

其实在袁世凯去世之前,萧耀南还不算是北洋的一大军阀,毕竟他还是受曹锟节制。萧耀南成为湖北话事人后,在他主政的两年间,湖北财政上解数额连续三年居长江各省之首,可见起能力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在曹锟贿选总统时,萧耀南不遗余力,倾心相助,为其大造声势,其中他独自一人就拿出六十万大洋以示支持,实在是十分有钱。萧耀南成功秘诀在于始终把握住"地方实力派"的核心定位,他能够在在中央政权更迭的惊涛骇浪中稳坐钓鱼台。

19.北洋末期的东南霸主——孙传芳

孙传芳在北洋军阀中的名声还是比较响亮的,孙传芳的童年生活并不是很美丽,过的非常艰苦。好在在他二姐夫的帮助下,生活才慢慢有了起色,最后被派到日本留学深造。

学成回国后来到了王占元的麾下效力,在辛亥革命的烽烟中,孙传芳随王占元驻防湖北,当袁世凯调北洋精锐入京震慑革命党时,孙传芳才真正成长为北洋的新生代力量。他也通过自己的努力站到了至高的位置,一度管辖五个省的军队,成为大司令。

20.北洋枭雄张宗昌——张宗昌

张宗昌幼年时穷困潦倒,尝尽了韧劲疾苦,这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他一路从草根逆袭,从关东马匪成长到北洋新生代力量。在他主政山东期间,最大的贡献便是创办了山大,正是此次创办才能让山东在当今世界优秀的大学中拥有一席之地。

21.北洋海军最后的掌舵人——李鼎新

李鼎新早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后到国外深造,在学习到海外的先进知识后,他把所见所闻都带回了祖国。

在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李鼎新被保举为海军总司令。"二次革命"爆发时,暗中却将海军主力舰调往烟台整训,成功瓦解了革命党策动海军起义的计划,展现出超高的政治智慧。李鼎新执掌海军期间的最大成就,是促成了中国海军首次参与国际行动。1920年直皖战争后,他力排众议派遣"海容"号巡洋舰赴海参崴,与协约国共同执行撤侨任务。

22.北洋棋局中的"模范"军阀生存术——阎锡山

作为掌控山西38年的"不倒翁",阎锡山在北洋时代的政治漩涡中,以独特的生存智慧书写了一部地方军阀与中央政权博弈的教科书。阎锡山是懂得投资眼光的,无论是物品还是人,在他的眼中都是筹码。年轻时即便是投资失败,即便是负债累累,他同样是通过自己的能力混到了出国留学,这份能力不是任何人都能有的。

在仅仅两年后,辛亥革命爆发,阎锡山凭借在同盟会的地位,被推举为山西都督,就这样莫名奇妙的成了一方大员,公然与朝廷作对。要知道此时距离他投资失败还不到十年的时间,他用十年的时间就称霸了山西,实在是英雄出少年。

当袁世凯大军压境之时,阎锡山自知不是他的对手,在南北议和的关键时刻,阎锡山秘密向袁世凯递送"效忠信"的政治投名状,这个看似冒险的举动实则是精心计算的战略选择。

镇压"二次革命"的军事行动中,阎锡山的晋军充当了袁世凯的北方屏障。当南方的革命党人试图策动山西兵变时,阎锡山以雷霆手段清洗军队中的革命分子,这种血腥效率背后,是向袁世凯展示的绝对忠诚。

23.北洋新军中的异类将领——冯玉祥

冯玉祥在十五岁的时候便参军,八年后便投入到袁世凯麾下。他既不是传统北洋嫡系出身,也不是土生土长的革命之人,在袁世凯掌控北洋政府的五年间,冯玉祥杰出的军事才能,深刻影响着北洋的命运。

24.王承斌

王承斌从保定军官学堂毕业后,便投入到曹锟帐下效力,跟随其南征北战,被曹收为心腹大将。由于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熏,因此他在军中的成长非常快。

由于王承斌是曹锟的嫡系部队,在曹锟贿选总统时,王承斌可是殚精竭虑,他奔前跑后,将自己的所有积蓄全部拿了出来,甚至是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以帮助曹锟当上了总统。曹锟上位后,王承斌不满意曹锟给自己安排的职位,公然的向其索要职位。

以上便是二十四位北洋军阀,他们在当时呼风唤雨,又有几人是真正的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战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抢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