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师团长率部进攻八路军,突遇一警示木牌,随即令部队继续前进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师团长小川一郎率领部队进攻八路军。当他们经过卧牛谷时,突然看到了一块木牌,上面用粗大的字体写着“小川之墓”四个字。小川一郎心生警惕,认为这可能是八路军用来激将自己的一种计策,便决定不理会继续前进。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这竟成了他进入最危险位置的前奏。

胡炳云所在的部队,最初隶属于115师343旅685团,在奉命北进山东后,改名为苏鲁豫支队。胡炳云担任一大队的大队长,凭借着在战斗中的勇猛表现,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因此成为了众多艰难险重任务中的先行先锋。

1939年6月1日,日军师团长小川一郎亲自率领1700多人的大军,从徐州城出发,浩浩荡荡地北进,目标直指贡山一带。小川一郎深知八路军神出鬼没,擅长游击战术,因此他选择了将部队分成七路行进,以期能够迷惑敌人。虽然是七路军队,但最为重要的,依旧是小川一郎亲自指挥的那一路,大约有1000人左右。他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背后跟着满载重型武器的车辆,如迫击炮、山炮和重机枪等,气吞万里,气势汹汹,似乎打算一举摧毁贡山的八路军。

然而,在这种气吞山河的威风之下,八路军并没有丝毫畏惧。支队长彭明治得知敌人逼近,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迅速制定了防守方案,并将任务分配给各路战士,准备以水来遮挡敌人的进攻,以土来掩护自己的阵地。可是,胡炳云直到会议结束都没听到自己负责的任务,心里焦急万分。“支队长,我老胡怎么没任务?”他急切地问道。

“哈哈,哪里是你老胡不行呢?敌人不都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胡老大’么!你胡老大有更重要的任务。”彭明治笑着说道。

待众人散去后,彭明治单独对胡炳云说道:“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你的任务就是带队去给敌人一个狠狠的教训!”胡炳云听后眼睛一亮,忍不住由衷赞叹:“支队长,您这招真是高明!最好的防守果然就是进攻!”

于是,胡炳云带领自己的一大队,前往卧牛谷布置伏击。他知道,这条山谷地势险峻,是敌人必经之路,一旦敌军进入,必然陷入重重包围,成了瓮中之鳖。果然,没过多久,小川一郎就带着大部队来到了卧牛谷的入口。

在快接近谷口时,小川一郎的眼睛突然瞥见路中间立着一块木牌,上面赫然写着“小川之墓”几个字。他立刻警觉起来,自言自语道:“莫非是地雷?”他的参谋连忙前去查看,却不识字,于是叫来了一名汉奸翻译。

汉奸吓得不敢开口,哆哆嗦嗦地站在那里。见此,参谋急怒攻心,一记耳光打了过去。汉奸慌忙点头:“报告太君,上面写的是‘小川之墓’。”

“八嘎!胆大妄为,竟敢这样侮辱太君!”参谋愤怒地骂道。

小川一郎冷笑一声:“八路军想激将我,想让我回去,我才不吃这一套!继续前进,看看究竟是谁的墓。”他指挥部队继续向前,显然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踏入了最危险的区域。

战斗随即爆发。胡炳云一声令下,炮火如雷鸣般响起,山谷中尘土飞扬,震耳欲聋的炮声让日军措手不及。一时间,敌军的阵型被彻底打乱,士兵们惊慌失措。

事实上,尽管日军的战斗力并不像抗日神剧中那般脆弱,但在初期的混乱之后,他们很快意识到必须采取防御姿态,卧倒在地,依靠周围的石块和同伴的尸体作为掩护,开始还击。小川一郎察觉自己已经进入了八路军的伏击圈,知道继续硬拼下去必然全军覆没。他决定孤注一掷,将辎重抛弃,集中所有兵力,边打边退,最终成功突围,突破了八路军的包围。

日军最终进入小陈庄进行简单清点,损失惨重,竟然有400多名士兵阵亡,这是小川一郎指挥以来的最大败仗。于是,他命令炮兵向卧牛谷继续开炮,并指派步兵进行反击。然而,炮弹大多没有命中目标,夜色加深后,步兵的偷袭也未能成功。胡炳云得知敌人未能突破后,立即指挥撤退,转向其他方向阻击敌军。

小川一郎紧接着派出步兵进行探查,终于成功进入了卧牛谷,但一无所获,没有找到任何八路军的踪影。突然,他意识到,八路军早已撤离。

这时,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传来:日军多个小队遭遇伏击,损失惨重。最终,七路大军没有一个成功到达预定目标,更别说占领贡山。回想起这一连串的失败,小川一郎懊悔不已,深感自己中了八路军的计,后悔万分地说:“我真傻,怎么就那么听信八路军的话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抢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