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历史学者指出,抗日战争时期两党军队的军饷差距颇大:国民党方面的师长每月能领到800元,而连长仅仅是100多元;而共产党方面,师长的月薪只有5元,连长更是只有3元……这种差距折射出当时两军的军饷待遇差异,显现了两党在军队管理上的根本不同。
自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与共产党便走上了各自独立发展的道路,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两党虽然曾短暂合作,但最终的结果是内战爆发,双方互相对立。经过长时间的激战,国民党最终全军溃败。回望这段历史,虽然在物质和装备方面,国民党军队一度占据优势,但为何最终会败给中共军队呢?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与共产党达成了共识,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分别展开合作。虽然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某些战役中有过亮眼表现,比如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但整体表现仍然令人失望,甚至备受批评。其中,最令人痛心的战役当属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第一阶段——中原战役。
这场战役的战场设定在郑州与信阳之间,参战的双方是不到15万的日军对阵40万的国民党军。凭借美国援助的强大后盾,国民党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据优势,兵力上也有压倒性的优势。然而,战斗开始后,国民党军队的表现令人失望,他们几乎一触即溃。在一个多月的战斗中,他们不仅损失了大量兵力,还丢失了郑州、洛阳等重要地区,战场上近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尽数失守。这场溃败给了国民党军队沉重的打击,也引发了国内舆论的强烈批评,许多人纷纷指责这场战役为“可耻之战”。
英国首相丘吉尔对此更是冷嘲热讽,表示尽管美国提供了大量援助,国民党军队依旧接连失败。面对外界的批评,国民党高层却一再为失利辩解,纷纷将责任推给美国援助不力或是中共未能充分配合。而国民党军方的一部分中层指挥官则将失败归结为战前预判失误,指挥部署不足,尤其未曾预料到敌军会投入装甲部队,且调动兵力过多,导致兵力部署出现空缺。
尽管外界已经对国民党军的消极抗战有所警觉,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难以深刻看穿其中的复杂情况。直到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的败局愈加明显,失去了再为自己辩解的空间。即使是他们曾视为“王牌”的精锐部队,也未能逃过被全歼的命运,这实在令人唏嘘。
抗日时期,国民党的74军被视为一支精锐部队,尤其是在其下属的51师、57师和58师这三个师的配合作战中屡屡立下赫赫战功。1937年和1938年,51师和58师参与了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和万家岭战役,表现十分出色。尤其是这些部队的战略战术配合紧密,频繁发动狙击和奇袭,为国民党赢得了不少胜利。到了1939年,74军进行了调整,扩编成了3个师,增至约3万人的规模,并采用了美军的编制模式。74军因此成为国民党精锐部队的代表。
进入抗日战争的后期,74军更是频频获胜,尤其在湘北会战中,三大师紧密合作,歼敌超过4万人,重创日军,这一战让74军声名大噪。在随后的上高战役中,74军歼敌1万多人,再次展现了出色的战斗力,甚至被授予了国民党军队的最高荣誉“飞虎旗”。但真正让74军名声远扬的是1943年和1945年的两场激烈战斗。
1943年的常德会战是一场惨烈的战斗,74军的士兵英勇奋战,与日军浴血拼杀,最终付出了重大牺牲,死伤超过1万人。然而,他们依然展示了不屈的战斗精神,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之后的芷江战役,74军更是取得了他们在抗战中最大的战绩,歼敌5万多人,从此成了国民党的王牌部队。
然而,这支曾经屡建奇功的部队,最终在解放战争中遭遇了“团灭”的命运。内战爆发后,74军被改编为74师,继续以美式装备作战,依然保持着较强的战斗力。1946年,74师被调往华东战场,目标是击退中共的华东野战军,扭转国民党军的颓势。初期,74师确实拿下了宿迁等重要城市,且连连获胜,迫使中共军队撤退。然而,蒋介石的全面进攻计划最终未能如愿,74师被命令调往山东,企图消灭驻守在山东的中共华东野战军。
然而,74师此时已经陷入了华东野战军布下的圈套。中共军队采取边打边退的战术,引诱国民党军深入,在合适的时机发起围剿。1947年,华东野战军发动突然袭击,成功围困了74师。尽管74师在战场上极力反击,但最终在合围之中被全歼,国民党军王牌部队的神话就此破灭。
进入1948年,国民党军队的所有辉煌和胜利都已成为过往,全面的失败已成定局。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溃败呢?实际上,国共两党在合作破裂后,便开始了各自独立发展,随着战局的变化,国民党军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内外问题。
其中最为致命的问题,便是国民党内部复杂的派系斗争。国民党高层派系众多,如蒋介石领导的“蒋系”、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桂系”,以及胡宗南的黄埔系等。这种派系林立的局面严重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凝聚力,战场上形成了各自为战的局面,而当战局不利时,这种内部分裂更是加速了军心的涣散。与此相比,共产党则始终坚持听从党的指挥,内部团结,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
此外,国民党军队的军纪松弛、腐败严重,军官们普遍存在结党营私、克扣军饷的现象,甚至不惜通敌卖国。比如汪精卫、何应钦和汤恩伯等人,都是著名的亲日派,这些腐化现象直接影响了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更为严重的是,军队与人民的关系日渐疏远,国民党军队在征战过程中对百姓的压榨愈加严重,人民对他们的支持度逐渐消失,导致他们的社会基础动摇。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共产党的军队自成立之初便秉持严格的军纪,军队纪律严明,能够吃苦耐劳,不怕牺牲,深得民心。这种军民一心的精神,也使得中共军队在解放战争中最终取得了胜利。国民党军队尽管拥有一些优秀部队,如74军,但由于领导层素质参差不齐,最终无法扭转战局。而中共军队则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战争锤炼,成长为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大的人民军队。
这场正反对比的历史,也让人深感叹息——国民党军队的失败不仅仅是战术上的失误,更是由一系列内在的政治、军事、社会问题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