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汽车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

青衫书生

青衫书生

关注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雨雾蒙蒙

ta的内容1939
大图模式
评论
点赞
分享
放大字

山东一场高温,让272.3万电动车主“心寒”,新能源汽车该何去何从

2025-06-16 13:51
25万

谁也没想到,2025年这个夏天,山东会热成这样。

气温不断飙升,地表温度动辄50℃以上,城市像一口闷锅,空气中仿佛都带着火星。可是,比气温更让人焦躁的,是272.3万名电动车主的“续航焦虑”。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高温考验下,他们的“绿色出行梦”像被泼了冷水,冰凉而残酷。电池发烫、续航腰斩、充电频繁、车辆起火……电动车,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环保交通工具,此刻却成了很多人头疼的“烫手山芋”。

面对现实的重锤,我们必须冷静地追问一句:高温下的新能源汽车,究竟能不能扛得住?

放大看

一、高温来袭,272.3万电动车主陷入用车困境

今年山东的热,不是一般的热,而是“高温红色预警”级别的酷热。阳光像刀子一样直直插进大地,柏油马路软得能陷脚印,连树叶都卷了边。

但这场高温带来的最大“次生灾害”,不是中暑,也不是断电,而是——电动车大面积“掉链子”。

据统计,山东全省电动车保有量已超272.3万辆。高温之下,成千上万的车主发现自己爱车的续航像开了“玩笑”:明明显示400公里的电量,跑个150公里就只剩个位数;有的车辆甚至刚充满电,开空调几分钟,就开始疯狂掉电。

“这车不是环保,而是让我崩溃!”不少车主在社交平台上吐槽。

二、电池“内伤”:热反应才是罪魁祸首

问题的根源,其实不在空调,也不在驾驶习惯,而是在电动车的“心脏”——动力电池。

电动车用的是锂电池,而锂电池最怕的就是高温。专家解释,高温会加速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导致活性物质衰减,甚至引发“热失控”——也就是温度越高,反应越激烈,反应越激烈,温度越高,直到发生自燃或爆炸。

这就像一个人的身体,原本小感冒,但高烧不退,最终演变成危及生命的炎症。

更严重的是,电池管理系统(BMS)在极端温度下容易失灵,无法准确调节电池温度,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

简而言之,高温不是电动车的“小障碍”,而是一场技术与安全的“大考验”。

放大看

三、真实案例:济南小张续航骤降,通勤成噩梦

以济南的小张为例,他去年购入了一辆标称续航450公里的中型新能源SUV。平时上下班100公里往返,原本两天一充,游刃有余。

可进入6月以来,他的车“变脸”了。

“早上充满电,下午下班竟然只剩下30%,跑了不到150公里!”小张气得直拍方向盘。尤其在开空调的情况下,续航下降更为明显,有几次甚至不得不中途停车找快充桩应急。

不仅耽误工作,还影响情绪。他调侃道:“我感觉我不是在开车,是在赌命。”

四、安全隐患:起火事故频发,令人后怕

比续航焦虑更让人担忧的,是电动车在高温下发生自燃的频率正在上升。

某媒体曝光,过去一周内,仅山东济南地区就发生了三起电动车自燃事件,其中两起发生在高温暴晒下的露天停车场。车辆起火后浓烟滚滚,不到几分钟就烧成空壳。

这些起火事件绝非偶发,而是电池系统在高温下“崩溃”的具体体现。一位汽车维修专家直言:“当外部温度超过40℃,内部电池温度达到70℃以上,车辆就可能进入危险状态。”

这些血淋淋的例子,再次敲响警钟:电动车不是高温“免疫者”。

放大看

五、车主自救指南:靠自己避险求生

面对这场高温危机,不少车主也开始自救。

他们总结出一套“避暑用车秘籍”:

  • 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出行,避开午后高温时段;
  • 开车前用遮阳帘隔热,停车时找地下车库或树荫;
  • 避免中午高温时段充电,防止电池过热;
  • 每周进行一次电池检测,确保没有鼓包或老化问题。

虽然这些做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热管理难题,但至少能在关键时刻“救命”。

六、厂商发力:技术升级成为生存必选项

压力之下,新能源汽车厂商也不敢怠慢。

比亚迪、蔚来、理想等头部车企纷纷发出公告,启动“夏季安全行动”,为车主提供免费电池检测、软件升级、系统排查等服务。

更重要的是,企业正在加快新一代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发。部分车型已开始搭载液冷系统或纳米散热材料,试图让电池在高温下“冷静”下来。

“解决热失控问题,是新能源行业能否穿越酷暑的关键。”业内专家指出。

这不仅关乎市场口碑,更关乎品牌生死。

七、政府出手:政策与配套双管齐下

除了用户和厂商,政府也在行动。

山东部分城市已启动公共充电站遮阳改造工程,在充电桩上方增设遮阳棚、风扇、喷雾冷却设备,降低设备过热风险。

同时,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夏季运行管理的通知》,要求车企提高电池耐热性标准,并鼓励地方出台高温补贴政策。

这些措施虽然刚刚起步,但至少释放出一个信号:政府开始重视“高温+电动车”的系统性挑战。

八、网友发声:一边吐槽,一边支招

社交媒体上,电动车高温话题引发热议。

  • 微博上的李先生吐槽:“我的车续航掉了一半,感觉被骗了!”
  • 豆瓣用户小陈实测拍视频,电池温度达到80℃,吓得立马熄火。
  • 微信群里的小王建议:“改成夜间充电吧,白天真不敢动。”
  • 电动车论坛的老马则相对理性:“这是产业发展初期的必经阶段,我相信几年后会有技术突破。”
  • 小芳在微博上呼吁:“公共充电站必须装遮阳棚,别再让人烫伤了!”
  • 张先生则提醒车主:“每月检查一次电池,别拿命开玩笑。”

这些声音里有愤怒、有担忧,也有建议与希望。

九、从吐槽到变革:电动车的未来在哪里?

从最初的抱怨,到现在的讨论和行动,无论是车主、厂商、政府还是网友,都在为这个夏天的“热浪危机”做出回应。

这不是一场单纯的“用户维权”,而是一场关于未来出行方式的大反思。

是的,电动车在高温面前暴露了弱点。但这不意味着放弃,而是倒逼整个产业链提升标准、迭代技术、升级服务。

可以预见,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必须做到——抗冷、抗热、抗摔,更抗得住用户的信任。

放大看

✍️ 写在最后:

这场山东高温,把电动车行业的痛点摆在了阳光下,也给了所有相关方一个重新思考与改革的契机。

挑战在眼前,答案在路上。

别忘了,电动车的本质,是为我们带来更清洁的未来。而只有经历过酷热的淬炼,它们才有资格在风雨中奔跑,驶向明天。

新能源汽车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回首页看更多汽车资讯

资讯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