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将领中,陈赓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人物。与他相处的人都觉得轻松愉快,因为他为人幽默、豁达,不拘小节,被称为我军中的“开心果”。例如,四方面军的猛将许世友,虽然性格严峻,平时几乎不服任何人,却对陈赓特别尊敬与佩服。还有红25军的核心人物徐海东,他以“徐老虎”著称,这个绰号不仅象征着他在战场上如猛虎一般英勇,还暗示了他那烈性十足的脾气。尽管如此,徐海东与陈赓的关系也非常和谐。再比如彭德怀元帅,他为人严肃冷峻,难得露出笑容,许多将领见到他都会显得有些拘谨。然而,陈赓却能与彭老总开玩笑,并且总是能找到让彭德怀不生气的巧妙方式。二野的老战友们,如王近山、陈锡联、杜义德等人,更是与陈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连著名的“三杨”(杨得志、杨勇、杨成武)也都与他关系不错。除了性格幽默,陈赓还有一颗热心肠,他曾多次充当过红娘,帮助彭德怀、王树声、萧华和陈锡联等人撮合感情。
性格幽默、乐于助人且军事才能出众,陈赓无疑是大家愿意亲近的朋友。而且,除了在我军中有着广泛的人缘,陈赓在国民党军队中也深受敬重。作为黄埔一期的毕业生,他是黄埔三杰之一。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在东征陈炯明时救过蒋介石一命,这使得许多国民党将领都把陈赓视为“老大哥”,并且十分敬重他。
1932年冬,陈赓因在四方面军服役时右腿受伤,前往上海治疗。治疗期间,陈赓被叛徒出卖,最终不幸被捕,并被转押至南京。在此期间,许多黄埔出身的将领,包括宋希濂等人,纷纷前来看望并为他担保,足见陈赓的人缘之好。后来,陈赓凭借机智成功逃脱,途经中央苏区时,他在火车上偶遇了蒋介石的亲信钱大钧。尽管陈赓竭力隐瞒自己的身份,但还是被钱大钧认了出来。然而,钱大钧不仅没有刁难他,反而待他如上宾,不仅提供丰盛的食物,还在临别时给了他几百元的路费。这份温情,正是陈赓好人缘的真实写照。
然而,陈赓虽与众多战友和领导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他在1961年住院时,却遭遇了一个颇为尴尬的情况——竟然没有一位战友前来看望他。陈赓感到很困惑,因为他一直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很广,怎么可能会没人来看望自己呢?这种疑惑让他深感失落。
回顾陈赓的一生,从南昌起义时期开始,他便因左腿负伤多次接受治疗。特别是在1931年,他被派往鄂豫皖根据地,担任红12师师长,后又成为四方面军的参谋长。1932年冬,他再次因右腿受伤而前往上海治疗,却不幸被捕。在监禁期间,敌人对他进行了严酷的拷打,包括使用电刑,给他造成了严重的身体伤害,尤其是心脏部位的损伤,成为他日后健康问题的根源。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赓出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并在与日伪军的多次战斗中,表现出色,屡次立下战功。在百团大战中,他受命进攻榆社,面对日军的毒气攻击,他差点因此丧命,这又是对他身体的一次重创。抗战胜利后,陈赓继续参与解放战争,身心承受的压力不断加大,健康状况日益严重。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本应休养生息,但此时越南的胡志明请求中国援助,特别希望陈赓前往协助抗法斗争。尽管身体欠佳,陈赓还是中断了休养,赶赴越南。面对越南军队的技术短板,陈赓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在身患疟疾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指挥边境战役。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陈赓从越南回国,原本准备担任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但由于身体实在无法支撑,未能成行。
1952年,彭德怀因病返回国内,陈赓前往朝鲜担任志愿军代司令员。当时,战场的形势已经由流动战转为阵地防御战,为了减少美军的炮火伤害,陈赓亲自前往前线考察,并提出挖掘坑道的方案,该措施显著减少了我军伤亡。不久后,陈赓被调回国内,受命筹建哈军工。在那里,他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然而,由于长时间的过度操劳,陈赓的身体已经支撑不住,1957年冬季,他突发心肌梗塞,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按理说,这次病情应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可没想到仅仅三个月后,陈赓便重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然而,60年年底,陈赓的健康状况再度恶化,被迫住院。为了帮助他恢复,医生建议他前往气候温和的上海进行治疗。到上海后,陈赓的身体状况不宜长时间谈话,因此医生特地叮嘱妻子傅涯,尽量避免任何人探访。傅涯照顾得无微不至,将来访的战友们劝回了,而陈赓对此并不知情,以为大家都没有来看自己,实则这是一个误会。
1961年3月,陈赓因病重不幸去世,年仅5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