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了“戒烟、戒色”,想出了两个“笨”办法,值得大家借鉴

阅读此文之前,诚挚邀请您点击“关注”按钮,方便您随时第一时间获取我们发布的最新文章,也可以便于您参与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创作的动力源泉~

文|妍妍

编辑|妍妍

曾国藩,这个在历史上名声显赫的名字,不仅在军事上屡建奇功,甚至在生活中的一些私人问题上,也充满了智慧与深思。他为了克服“戒烟”和“戒色”这两个难题,竟然采用了两种看似非常简单却又别具匠心的方法,听起来平实,却能引人深思。这些方法,不仅是他个人的独特体验,也能给我们现代人带来一些启发。在现代社会,面对各种诱惑,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自我控制呢?

从文官到将领:一场逆袭

清朝末年的局势相当复杂和动荡。1850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创立了太平天国,一个强大的农民起义军迅速崛起,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了巨大威胁。在这种危机四伏的局面下,作为一名文官的曾国藩,在国家危难之际被临危受命,组成了湘军——这支由地方地主武装力量组成的军队。

曾国藩,原本只是一个孜孜不倦地研究儒家经典的文人,虽然从未接触过军事,但凭借过人的聪慧和坚定毅力,他在组织和指挥湘军的过程中,展现了非凡的领导才能。为何一个素以文官身份示人的人,能够带领湘军与太平军鏖战十二年?

这其中,曾国藩的军事转型无疑是传奇的。他虽然没有军事背景,但凭借自己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快速掌握战术的才华,迅速从一个文化人转型为一名得力的军事指挥官。他把儒家思想融入到军事管理中,提出了“诚”字领军的思想,强调“明善惩恶”的治军方略,这种特殊的管理模式,使得湘军在众多军事势力中脱颖而出,成为清朝的支柱力量。

在湘军的创建过程中,曾国藩展示了他出色的政治眼光和组织能力。他不仅广纳人才,还深知靠一己之力无法成功,于是用心拉拢各方能人,重用了谭继洵、骆秉章等人物。同时,他也利用了与当地乡绅的关系,使湘军在忠诚和战斗力上得以兼顾,开创了地方性军事力量的先河。通过巧妙的政治手腕,他使得湘军的战力得到了稳步增强,逐渐成为清朝用以对抗太平天国的重要力量。

在军事指挥上,曾国藩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他虚心请教胡林翼等军事专家,深入研究《孙子兵法》,总结自己在战斗中的经验教训。他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尤其是在1860年靖港之战的惨败后,他更加谨慎小心,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稳扎稳打、以守为攻的战术风格。

咸丰帝的猜疑与权力斗争

咸丰帝对曾国藩的信任始终存在疑虑。1854年靖港水师战败,咸丰帝更是公开质疑曾国藩的能力。面对这种情况,曾国藩的应对策略异常谨慎。他三次推辞了节制四省的军务,并且主动请求,如果金陵未克,不要给予家族任何奖励。这样的谨慎举动与他在战场上英勇果敢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背后透露出他对宫廷权力斗争深刻的认识,知道自己身为汉人统领,必须小心行事,避免过于张扬,才能确保自己的生存空间。

曾国藩不仅要面对皇帝的猜疑,还需要应付朝廷中各派势力的攻讦。虽然咸丰帝依赖他打压太平军,但朝中许多大臣如文祥、沈桂芬等人却频繁在皇帝面前散布关于曾国藩的负面言论。在这样的压力下,曾国藩懂得了如何巧妙处理与同僚的关系。他通过结交满洲权贵如肃顺、恭亲王奕等,逐步在朝廷中寻求平衡,同时又能在关键时刻打压李鸿章等人的势力,确保自己在权力的角逐中处于有利位置。

复杂的人物:廉洁背后的真实面

曾国藩表面上崇尚儒家思想,强调廉洁自律,实际背后却有许多与金钱相关的复杂考量。1862年,上海的商人们用重金支持他的军队,促使他逐渐与商人建立起联系,甚至开始支持一些商人的利益。他开创的厘金制度,不仅解决了军费问题,也为商人带来了沉重负担。这些举措虽然有助于战争的持续,但也背离了他所宣传的儒家廉洁之道。

曾国藩与上海的商人如赵元益、胡光庆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商人们不仅为湘军提供军饷,还帮助他打通了与西方势力的联系。他的经济政策与洋务运动紧密相关,他的支持不仅有政治目的,还有经济利益的考量。例如,他支持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表面上是在推动近代化,实际上则是控制了重要的水路交通,确保军队的补给和资金流动。

曾国藩在财政上展现出极高的能力,除了厘金制度外,他还通过发行钱票和借贷外债等方式筹集军费。虽然这些做法在短期内解决了军队资金问题,但却加重了地方财政的负担,也影响了清朝的后期经济发展。

复杂的治国理念

曾国藩的治国理念受儒家影响深远,但其思想体系中充满了矛盾。他倡导“矫强”与“勉强”的理论,要求部下严格遵守儒家礼仪,然而在执行这些理念时,他却往往采取权谋手段来控制下属。为了确保部队的忠诚,他要求部下每日早晨阅读经典,写日记自省,表面上是修身养性,实则是一种精神上的控制。

在对待太平军的战斗中,曾国藩采取了残酷的围城策略,致使许多无辜百姓丧命。这种做法与他一贯宣扬的仁政理念完全背道而驰。然而,他试图以“存天理,去人欲”的理由为自己的残酷行为辩护,认为这是必须的选择,以实现大局的利益。

历史评价的复杂性

曾国藩的历史地位一直备受争议。尽管他在清朝时期因平定太平天国的功绩而名声显赫,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的成功并不完全源于个人的军事才能。实际上,曾国藩能够战胜太平天国,得益于清朝政府的大力支持、太平军内部分裂以及西方势力的支持。他的军事策略偏重稳守,没有多大的创新,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他在军事上的局限性。

对于曾国藩的评价,一方面我们看到他为清朝的存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另一方面,他的保守思想和对社会改革的抗拒,也制约了近代化的进程。后人对曾国藩的推崇,往往带有浓厚的时代烙印,民国时期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而现代社会则更注重他在权谋和治国理政上的经验。

总之,曾国藩这一人物的成功,绝不仅仅是因为个人的聪明才智,而是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复杂作用下共同成就的。对他这段历史的评价,不能简单拔高,必须更加客观全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抢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