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三强下放到陕西后,撞见一名女子在扫厕所,感慨:你怎么在这?

1978年,一位满头白发、身穿布满补丁的旧衣服的老太太,走进了热闹的菜市场。她缓缓来到一个卖冬笋的小摊前,打算仔细看看这些冬笋的品质如何。摊主看了她一眼,语气中带着几分戒备地说:“这冬笋可不便宜,要是买不起,别弄坏了啊。”

摊主只凭她那破旧的衣着和手中那个褪色、多次缝补的背带包,根本无法猜测这位老人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坚韧和非凡贡献。

其实,几年前,这位老太太曾将家中位于苏州园林中的一座大宅以及父亲留下的珍贵收藏无偿捐献给国家。她,就是那位被尊称为“先生”的何泽慧——中国为数不多获得这一尊称的女科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的妻子。

何泽慧与钱三强同为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同学,在大学期间两人一直名列班级前茅,何泽慧稳居第一,钱三强紧随其后,成为最杰出的学子。

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局势动荡,为了学习更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许多学生选择赴海外深造。毕业后的何泽慧和钱三强分别前往德国和法国继续学业。

在柏林工业大学学习期间,国内抗战正如火如荼进行,何泽慧一度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孤身在异国的她,心中难免忐忑不安。那时,她唯一能联络上的人是远在巴黎大学的丈夫钱三强。她写信请求钱三强帮忙打听家中消息。

凭借钱三强的努力,何泽慧终于与家人恢复了通信,二人也从此开始了长达两年的书信交流。

这段长时间的通信最终迎来了转折。钱三强在一封信中向何泽慧求婚:“同窗四年,书信不断,我决定向你求婚。如果你愿意,我等你一起回国。”

何泽慧回信道:“感谢你的决定与爱意,我将永远忠诚于你。回国前,我们可以先见一面。”

32岁那年,何泽慧辞去德国的工作,和钱三强在巴黎办理了婚礼手续。随后,两人共同在巴黎的居里实验室从事研究。

在居里实验室,夫妻二人先后发现了震惊物理界的铀核不同分裂现象,因而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妇”,名声远扬全球。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何泽慧在求学路上曾遭遇两次拒绝,差点被物理界遗失这颗璀璨的明星。

当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时,物理系主任叶企孙劝她改学他科,理由是“女孩子终将结婚生子,照顾家庭”,不适合物理专业。何泽慧坚决反驳,指出这是对女性的歧视和性别不平等。

最终,叶主任让步,允许她以旁听生身份先试学一年,若成绩不佳则需转系。何泽慧接受挑战,刻苦学习,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留在了物理系。

刚到德国时,何泽慧同样遭遇拒绝,理由是她所学专业属于德国军事机密,且她是外国女性学生,资质存疑。

但何泽慧毫不气馁,她找到技术物理系负责人克兰茨教授理论:“你们国家人才可以来我们国家做军事顾问,而我为了祖国抵抗外敌而来,却被拒之门外,这合适吗?”

教授无言以对,最终允许她先旁听,考核合格后正式入学。何泽慧再次用实力赢得认可。

在进入居里实验室之前,她已因一篇关于弹道飞行速度的论文崭露头角,随后因发现正负电子碰撞未完全湮灭的现象闻名物理界。

尽管在国际上受到高度认可,何泽慧和钱三强夫妇却在祖国最需要时毅然决定回国。

1948年,他们回到当时极其落后的国内,面对几乎一无所有的科研条件,何泽慧和丈夫在简陋的中子物理实验室内,靠自费购买的工具,努力推动两弹一星的研制。

六七十年代被下放到陕西时,钱三强看到何泽慧正扫厕所,感慨万千,哭着说:“你这双手本该搞科研,怎么会扫厕所呢?我们亏待了你。”

而何泽慧则坚强地回答:“只要是对国家有益的事,这双手都愿意做,无论是科研还是扫厕所。”

她的坦然和豁达早已显现。两弹一星名单上没有她的名字,是她自愿让出位置,默默承受无数个孤独实验夜晚,从不计较个人荣誉。

何泽慧出身显赫,家世富裕,却甘愿为国家科研奉献一生,生活简朴,甘于清贫。她的精神,至今仍是我们所有人的楷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抢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