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为何仇恨犹太人?犹太人为何非要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

二战期间,希特勒残忍地屠杀了约600万犹太人。尤其是在1942年召开的万湖会议之后,希特勒下达了铁血命令,要求将德国本土及其占领区内所有犹太人一网打尽,送往集中营并实施系统性屠杀。希特勒为何对犹太人怀有如此深刻的仇恨?他宁愿背负战争屠夫的骂名,也要竭尽全力将犹太人赶尽杀绝。此外,二战结束后,犹太人为何坚决选择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自己的国家?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历史与情感纠葛。

犹太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历经磨难的民族。2000多年前,当罗马帝国占领犹太人的家园——巴勒斯坦地区后,罗马人开始大规模屠杀和迫害犹太人,迫使他们被驱逐出自己的土地。无奈之下,犹太人开始四处漂泊,最终流散至欧洲及其他地区。

在欧洲,犹太人长期遭受排挤和歧视。欧洲各地对犹太人的敌意原因多种多样,有人认为他们是魔鬼或异教徒,甚至有谣言说犹太人阴谋害人。犹太人因聪明且擅长经商,常被指责只顾赚钱而缺乏同情心。此外,犹太人从事高利贷等被当时天主教视为“罪恶”的行业,也使得他们遭受排斥。更有甚者,中世纪时的黑死病爆发,被误传为犹太人在水井中投毒,激化了欧洲大众对犹太人的仇恨。

最初,德国在欧洲相对对犹太人较为宽容,这吸引了大量犹太人迁居德国生活。犹太人注重教育且经商有方,使得他们在德国社会中多属于中上阶层,拥有一定的财富和社会地位。甚至在一战前,犹太人仅占德国人口少数,却掌握了约40%的财富。

1914年,德国为争夺世界霸权,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民众为战争付出了巨大代价,倾尽所有资源。然而,战争后期德军处于劣势时,部分犹太人未积极支持前线,反而囤积货物、哄抬物价,以高价向德国后勤部门出售粮食和药品,从中牟取暴利。虽然犹太人在战争中赚得盆满钵满,但德国最终战败,被迫签署苛刻的《凡尔赛条约》,割让大量领土和殖民地,并赔偿巨额战争赔款。这令德国民众对犹太人的怨恨达到了顶点。

战后,德国经济陷入崩溃,巨额赔偿使百姓生活艰难。曾经一块普通面包的价格飙升到500万马克,其他生活必需品价格也高得令人望而却步。多数德国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生活十分悲惨。而掌握大量财富的犹太人却依旧过着奢侈生活,视底层民众的困苦如无物,这加剧了德国人民对犹太人的敌视与不满。

希特勒出身社会底层,成长于天主教家庭,这使他和多数德国普通百姓一样对犹太人怀有强烈敌意。作为极端民族主义者,希特勒在掌权后,便开始推行对犹太人的大规模迫害和屠杀政策。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残忍屠杀了超过600万犹太人。由于当时欧洲各国普遍存在反犹倾向,许多国家不愿接纳犹太难民,导致犹太人不得不逃往美国及其他地区避难。中国的上海等地也成为4000多名犹太人的避难所。巴勒斯坦作为犹太人祖先曾经居住的“应许之地”,因此吸引了大量犹太人返回。

经历了数千年的流浪和欧洲的排斥,愈发多的犹太人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国家,以结束漫长的漂泊和屈辱。

苏联境内也有大量犹太人,尽管如此,苏联与许多欧洲国家一样存在反犹现象。1934年,苏联在中国东北边境设立了犹太自治州,吸引技术和资本较为雄厚的犹太人前来开发西伯利亚地区,同时也是为了巩固对该地区的控制。

西伯利亚广袤的土地大多是沙俄在清朝时期通过侵占获得。二战期间,为躲避纳粹的迫害,许多犹太人逃至苏联犹太自治州定居。但由于严酷的生存环境,不少人选择再度迁徙,移居美国等国。目前该自治州内的犹太人数量大幅减少,绝大多数为俄罗斯族人。

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日本获得了犹太富商的支持,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沙俄。日本资源匮乏,1938年为了继续获得犹太资本援助,提出了“河豚鱼计划”,计划在中国东北占领区划出一块土地供犹太人建国。战争期间,逃往中国上海避难的犹太人也纷纷前往东北。然而,日本军队对普通犹太人的粗暴态度令许多人失望,纷纷离开东北,致使“河豚鱼计划”最终宣告失败。

二战结束后,美英两国为帮助犹太人建立国家,提出了四个备选方案:

第一块是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地区,那里靠近南极,气候极寒且环境恶劣,不适宜居住,犹太人不愿意选择。

第二块是位于中东的西奈半岛,面积达6.1万平方公里,但极度缺水,土地多为沙漠,难以发展定居。

第三块是非洲的乌干达,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环境较为理想,但犹太人觉得地理位置偏远,难以接受。

最后一块是巴勒斯坦地区。尽管这里同样土地贫瘠、干旱少雨,却是犹太人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被视为“应许之地”,因此具有特殊的历史情感和归属感。最终,犹太人选择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

2000多年前,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后,这片土地逐渐被阿拉伯人占据,成为他们的家园。如今,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建立国家,引发了阿拉伯人的强烈不满。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巴以分治方案,将巴勒斯坦55%的土地划给犹太人,其中包括肥沃的地中海沿岸区域,这进一步激怒了阿拉伯国家。

1948年,犹太人宣布成立以色列国后,埃及、叙利亚、黎巴嫩、外约旦等阿拉伯国家纷纷对以色列发动进攻,试图将其消灭。至今,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仍然矛盾尖锐,冲突不断,双方关系充满敌意和不信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