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的清晨,宁静的空气中透着一丝紧张,印度在“反恐”行动的幌子下,对巴基斯坦及其掌控的克什米尔地区展开了代号“辛多尔”的导弹打击,目标锁定了包括穆扎法拉巴德和科特利在内的九处战略地点。印度国防部声称这次行动是“精准且克制”的,但巴基斯坦对此强烈反驳,指出袭击中包括清真寺和普通居民区,造成至少8名无辜平民遇难、35人受伤,后果令人震惊。这一突袭无疑撕毁了自2019年以来印巴两国所维持的“有限冲突”默契,表明印度的战略重点已明显从“威慑”转向“跨境打击”。这一变化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使得两国关系再次跌入冰点。
在印度发动攻击后,巴基斯坦迅速展开多项军事和舆论反制措施。巴基斯坦空军在克什米尔控制线附近成功击落了三架印度“阵风”战机和一架苏-30MKI战斗机,同时还摧毁了位于杜迪亚尔地区的一处印军哨所。社交媒体上流传的残骸照片显示,击落的“阵风”战斗机部件中的M88发动机与法国原厂设计如出一辙,这一证据有力驳斥了印度声称“零损失”的说法。与此同时,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ISPR)通过社交媒体实时更新战场动态,详细阐述战术细节,并强调此次反击实现“零伤亡”,以此彰显巴基斯坦军队“捍卫正义”的形象。分析人士指出,巴空军的歼-10CE战机在目标区域成功发射霹雳-15E导弹,以超视距方式击落一架印度苏-30MKI,而红旗-9P防空系统则在阿万蒂普拉地区有效拦截了印度的“阵风”战斗机。这两项战果若得以证实,将极大程度上验证中国产军事装备的协同作战能力,为巴基斯坦此次反制行动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在此次冲突中,中国的技术装备表现在国际社会中引发了极大的关注。歼-10CE战机与红旗-9P的实战表现为中国军事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宣传平台,尤其是在与西方先进装备竞争中展现出的优异性能,更加凸显了中国自身的军工实力。在中巴经济走廊军事合作的不断深化下,巴基斯坦军队能够迅速引进尖端军事装备,并有效整合到其作战体系中。巴基斯坦防空部队的预警与拦截一体化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提供的现代化雷达和指挥系统的支持。
在当前紧张局势下,核武器国家之间的对抗风险促使国际社会必须寻找和平解决方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印巴双方保持克制与冷静,然而美俄之间的利益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多边调停的效果。同时,美国对印度的军售仍在持续推进,而俄罗斯则试图在印巴两国之间维持一种利益平衡。在这场印巴冲突中,中国的角色愈发凸显其独特性:通过向巴基斯坦提供防御性装备,助力其建立“非对称威慑”,以避免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核心成员,中国能够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印巴重启对话;此外,针对印度在水资源领域对巴基斯坦的威胁,中国还可以借鉴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的成功经验,提议建立一个南亚水资源的多边管理框架,以缓解因资源问题而导致的矛盾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