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答好志愿填报这道“考题”

6月25日上午,安徽高考分数线正式公布。高考分数线一公布,考生与家长便同时进入另一场高难度“考试”——志愿填报。

如果说高考检验的是考生的知识储备,那么志愿填报则考验着家庭的选择智慧。在这场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中,家长基于人生阅历和现实考量,更看重“稳定稳妥”;考生青春年少,更向往“兴趣自由”。两代人很容易因观念碰撞激烈而剑拔弩张。

化解矛盾,需要家长与考生当好队友,既相互理解,又保持边界。家长要明白,时代在变,十年前热门专业几年后可能人才过剩,新兴领域或许就藏在孩子的兴趣爱好中。家长不能以“都是为你好”为由强推孩子进“稳妥”赛道,而应引导他们思考选择的长期价值,配合他们在兴趣与现实间找到平衡点。考生也应理解,父母的“保守建议”并非束缚梦想,而是基于现实风险的审慎预判。走向成熟既非固执也非顺从,而是融合父母阅历与自身追求,在尊重与理解中作出自我选择。

志愿填报不是简单的分数与院校匹配,而是关乎未来人生的战略规划。在笔者看来,完美的志愿填报,应该是以较小试错成本探索热爱的旅程。在这段旅程中,考生需要静下心来,审视兴趣、正视能力、剖析性格;家长需要当好引路人,收集院校和专业信息,分析专业趋势与就业前景,帮助孩子作出更趋理性、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志愿填报更重要的价值,在于锤炼年轻学子独立思考与自主抉择的能力。志愿填报的过程,是他们认识自我、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当他们学会权衡利弊、勇于担当,未来面对职场与人生时,步履必将更加稳健。在此过程中,家长不妨从“决策主导者”转变为“智慧顾问”,在孩子需要时提出建议,但不越俎代庖,用尊重支持孩子的成长选择。

志愿填报这场无形的考试,也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契机。家长要以开放包容心态接纳时代变化,更新观念知识,与孩子共同学习进步;年轻人要以理性务实的态度面对现实挑战,在追求梦想时考虑现实因素,做到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

携手共答,才有可能在高考这一人生十字路口找到“最优解”。当全家人携手完成这份特殊的考卷时,收获的将不仅是心仪高校的录取通知,更是彼此理解、共同成长的珍贵亲情。

( 吴永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发布
安全提示
系统出于安全考虑,在点击“发送语音验证码”后,您将会收到一条来自950开头号码的语音验证码,请注意接听。
暂不发送发送语音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