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伊朗的街头洋溢着欢愉的气氛,成千上万的民众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集会,手举伊朗国旗和伊斯兰革命卫队的旗帜,高声喊着“美国去死”等口号,气氛热烈,充满了民族自豪感。与此同时,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发布声明称,伊朗已经“迫使以色列单方面停止侵略”,宣称自己在与以色列的冲突中获得了胜利。伊朗民众纷纷表示,“犹太复国主义的敌人被彻底打败了。”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24日的一封公开信中向全国人民发言,他表示,在人民的英勇抵抗下,由以色列挑起并持续了12天的战争终于结束。佩泽希齐扬强调,伊朗取得了这场艰难战争的胜利,并且号召政府各部门立即转向重建工作,为国家恢复元气。可见,伊朗方面对于这场冲突的结果充满自信,认为自己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有利成果。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以色列方面也宣称自己是“赢家”。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通过一段视频表示,国家成功打击了伊朗,尤其是通过精准的军事行动,消除了伊朗的核武器和弹道导弹双重威胁,从而确保了以色列的生存安全。内塔尼亚胡还骄傲地宣称,以色列在此番冲突中的成就非凡,已经跃升为世界一流大国之一。他更进一步称,美国总统特朗普是以色列历史上最伟大的朋友。
以色列和伊朗的胜利宣言刚刚落下,特朗普也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伊朗与以色列已经同意停火。他进一步吹嘘道,如果没有美国B-2轰炸机的精准打击,今天的“停火协议”不可能达成。特朗普以一种夸张的方式自我吹嘘,称那次夜间的“完美打击”使得各方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与此同时,他还分享了一些配有“和平与和谐”的图片,和“特朗普每件事都是对的”的文字。他甚至转发了一些国会议员的推文,声称自己应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三方都在庆祝自己在这场冲突中的“胜利”,看上去仿佛是一场皆大欢喜的局面。难道这场冲突真的是三方的“双赢”局面吗?
实际上,仔细分析后就能发现,这个所谓的“三赢”说法漏洞百出,经不起深究。
首先,从伊朗的角度来看,其所遭受的损失不可小觑。光是高级将领和科学专家就被以色列击杀了二十多名。同时,伊朗的防空系统几乎被以色列摧毁,导弹发射装置也损失了三分之一。尽管如此,伊朗依然宣称自己“胜利”,这似乎更像是一种“精神胜利法”的体现。
其次,以色列的所谓“胜利”也存在着明显的漏洞。以色列声称成功击杀了9名伊朗高级官员,包括伊朗革命卫队圣城军司令伊斯梅尔·卡尼和哈梅内伊的亲信、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前秘书阿里·沙姆哈尼。然而,卡尼却在24日的庆祝活动中现身,沙姆哈尼也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发帖,并且用多种语言发布内容,甚至包括中文。这些反常的现象让人怀疑以色列所说的“胜利”是否真实可信。
此外,以色列的城市在此次冲突中也遭遇了严重的导弹打击。伊朗的导弹几乎摧毁了以色列的一部分城市,而以色列的民众也不得不躲进防空洞避难。以色列的拦截弹库存正逐渐耗尽,面对这些压力,这样的“胜利”似乎有些虚假。
至于美国的“胜利”,问题就更大了。美国宣称使用“钻地弹”摧毁了伊朗的福尔多核设施,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外界普遍认为,所谓的“钻地弹”并未对福尔多设施造成实质性破坏,反而只是造成了山体表面一些小坑。甚至位于福尔多附近的库姆市民表示,他们没有感受到任何震动,似乎根本没有发生重大打击。
美国国防情报局的初步评估也指出,尽管美方进行了军事打击,但伊朗的核设施核心部件并未受到破坏,离心机几乎完好无损。国际原子能机构也表示,福尔多附近未发现核辐射迹象。可以说,B-2轰炸机的远程飞行,最终收获的并非预期的军事成果。
因此,这场冲突的所谓“三赢”局面,仅仅是表面上的胜利,实质上每个国家的内情都充满了隐忧。
首先,以色列虽然在防空体系方面进行了长期建设,但其防空系统大部分是针对哈马斯的火箭弹而设计的。在此次冲突中,面对来自伊朗的大规模导弹攻击,以色列的拦截弹库存迅速消耗,且高达每日3亿美元的拦截成本让以色列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此外,自2023年以来,以色列已经陷入了持续的军事冲突,使得国内社会的紧张氛围不断升高。以色列深知,若继续陷入多线作战,将不可避免地承受更大的国内压力,因此在战局接近无法承受之际,迅速接受了特朗普提出的停火建议。
而伊朗方面,由于长期受到国际制裁,经济形势持续恶化,民生问题日益严重。这次冲突爆发后,伊朗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维持政权稳定和社会秩序方面。此外,伊朗的武器库存也在快速消耗,导弹总库存约为2000枚,而在短短几天内就已使用超过400枚。与此同时,伊朗的导弹发射装置被摧毁了120多座,这使得伊朗的战斗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因此,伊朗急于争取停火,以恢复自己的军事实力,并稳住国内局势。
至于美国,特朗普原本的战略是快速出击,然后尽早撤离。他并不打算派遣地面部队,也不希望在中东陷入长期战争,因为这不仅会影响美国的国内稳定,还与特朗普的孤立主义政策相违背。因此,他选择通过外交手段,迫使以色列和伊朗接受停火协议。美国的战略目标是避免深陷泥潭,迅速达成停火,而不是全面参与战争。
在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通话,要求以色列停止对伊朗的军事打击,并通过卡塔尔劝说伊朗接受停火协议。最终,三方在没有签署正式协议的情况下达成了口头停火意向。
然而,这个停火协议本身存在诸多问题,执行的难度极大。首先,停火协议缺乏正式签署,缺乏法律约束力,因此双方的承诺仅停留在口头层面,缺乏实质保障。其次,协议没有明确划定停火区域,也没有排除特定军事目标,极易被突破。再者,双方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误判和信息空白可能导致协议迅速破裂。最后,协议缺乏第三方监督,无法对违反行为进行及时纠正。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伊朗和以色列之间对于伊朗的核能发展和导弹研发问题没有达成一致。伊朗坚持自己有权发展核能和远程导弹用于自卫,而以色列则坚决反对。这个深层次的分歧没有得到解决,未来的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伊朗和以色列的冲突,实质上反映的是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与追求民族自主独立的国家之间的根本矛盾。只要伊朗拒绝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它就注定会继续受到压制。要想真正站起来,伊朗必须自立自强,但在美国的极限施压下,这条道路注定是异常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