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军 查冠军 施霞
“调整呼吸节奏,坚持住!最后100米冲刺!”近日,浙江省第三监狱实战练兵1000米跑考核现场,去年参加工作的青年民警张思伟在加油鼓励声中,咬紧牙关冲向终点,刷新个人最好成绩。走下考核场,他激动地说道:“感谢‘导师’的帮带,让我的耐力有了很大提升!”
考核场上的可喜一幕,是省第三监狱开展“导师”帮带,助力青年民警“扬帆”工程取得良好成效的一个“缩影”。2022年以来,监狱按照上级工作部署,结合监狱实际,实行政治、工作、生活“三导师”互助融合,青年民警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迸发出“1+1+1>3”的能量。
工作场上的“助推器”
“实体要素、程序要素和格式要素是谈话笔录的‘三驾马车’,一个也不能少……”在三监区民警教育室,“工作导师”、分监区长张伟正手把手教导青年民警胡俊杰“如何做笔录”。利用课余点滴时间教会青年民警工作方法思路,这样的场景在省第三监狱可谓屡见不鲜。三监区教导员黄城介绍说:“我们根据青年民警专长和短板弱项,科学编组,通过专长任教、科学组训,实现精准帮带。”
手把手教、面对面帮、点对点带,强弱项、补短板,不断发挥青年民警的特长专长,有效推动青年民警快速成长……去年以来,先后有3名青年民警提拔为分监区副职领导岗位,5名青年民警成长为管教、生产、计分考核、档案管理等业务骨干,他们在各自岗位上闪闪发光。
心灵相通的“连心桥”
监狱将志趣相投、知识互补的民警划分到一起,按照“缺什么、帮什么,干什么、带什么”的原则,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在“互学、互帮、互教”中不断增进同事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搭起一座座“连心桥”。
监狱探索青年民警“成长画像”考核思路,以“工作绩效、负重指数、争先创优”描绘青年民警“成长轨迹”。一监区结合“奋斗者说”青年民警成长故事会开展教育,每周组织1—2名青年民警上台讲述自己在“导师”帮带下的成长变化和蜕变历程。朴素的语言、真挚的话语传递出“导师”的深情和温暖,在共情中点燃了青年民警主动参与课题攻坚、罪犯教育管理的热情,坚定了青年民警扎根监狱、燃烧青春的决心。
温暖贴心的“铁三角”
“恭喜你,魏昊楠!队列指挥得了97的高分!”在监区警务会上,同事纷纷为他翘起大拇指。事实上,1个多月前,小魏还在为“如何进行队列指挥”愁眉不展。政治导师、分监区长胡杰以自己警校时期“喊错口令”的糗事为引子,手把手传授喊口令要诀、指挥跑位等队列要素,帮带的整个过程充满了温度和力度。
“不拘泥于具体形式方法,只要我能帮到你,就主动靠上前,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二监区四级高级警长、“生活导师”徐力成说。在一次次主动帮带、相互促进中,青年民警的能力特长得到有效发挥、短板弱项得到及时弥补,民警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
今后,省第三监狱还将继续探索优化“导师帮带”运行模式,让“老传统”释放出“新活力”,推动青年民警成长成才,不断为监狱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